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18年11月22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家在多宝
◇张继涛
文章字数:2042
今年是中国首届农民丰收节,老家多宝也举办了庆典,我兴冲冲地赶回去参加了这一丰收节活动。行走在老家的土地上,心中脉脉而起无限感慨。
多宝镇地处天门的最西端,沿汉水湾流而居,此地旷野平畴,一望无际。小时候觉得它平展了,有些无趣,有时我就爬上高高的树梢,向天那边眺望远山。
(一)多宝的宝产
这里名称“多宝”,也确实有不少宝产。花生、黄豆、萝卜、棉花,可以说都是代表。多宝属沙质土壤,沙粒细小,富含铁、硒。小时候,我们经常用吸铁石玩沙中吸铁砂的游戏。
多宝花生种植“一枝独秀”,是有名的“花生之乡”。花生品种主要是小仔花生,多宝熟花生用多宝细质沙土、冷锅麦梗慢火炒制,壳色如新。将口漱净,将炒熟摊凉的花生米放入口中,细嚼慢品,初觉酥脆爽口,继而口中无物,只留满嘴香味,这就是多宝人说的“入口香化”的感觉。细细辨别,多宝熟花生的“酥脆”与别处的“硬脆”有很大不同。
多宝产一种红皮白质的“红萝卜”。对着太阳光一照,有一种通体透亮的感觉。我们小时候都是用指甲把皮剥掉,当水果吃,脆甜脆甜的,似梨。萝卜吃多了,心里嘈人。这时吃一把生花生就可以解嘈。萝卜配花生,当地一绝。现在红萝卜种的少了,都是种白萝卜,体大质脆产量高,行销全国,成为了一个种植基地。
多宝黄豆有名,是我在武汉一个早点摊上得知的。我家附近早点摊上,有个婆婆专卖豆腐脑,生意还特别好,我总爱到她那里去吃上一碗。一次和她聊天,她夸耀说:“我这豆腐脑是用天门黄豆做的。”她做豆腐脑的黄豆,都是专门从天门多宝购进的。多宝黄豆,出浆率高,融水性好,卖到中午都不“醒”浆。她做了一辈子豆腐脑,就是觉得天门黄豆好。用其他地方的黄豆,卖到九十点钟,就汤是汤、水是水了。
(二)多宝的饮食
“多宝人,礼行大,进门就把板凳拿,吃的是焌米茶、火烧粑,拈的是焌豌豆(炒蚕豆)、腌黄瓜,你郎吃、你郎哈(吃菜)”,这是当地人既热情好客又生活清贫的生动写照。焌米茶是江汉平原传统小食,流行于湖北天潜沔民间。尤其是在三伏天,暑气逼人,一天劳作下来,吃上一碗焌米茶,十分解渴。
说到焌米茶的做法,是将大米,最好是麦米、糙米,放在铁锅中用中火焙炒而成。炒至黄褐色起锅,摊凉备用,随食随取。食用时放入锅中加水煮开(米开花)即可,冷热皆可食用。有的人还喜欢食用“酸焌米茶”,有意将焌米茶搁置一天以上,让其自然变“馊”、变“酸”,产生泡沫,这种焌米茶既刺激食欲,还不坏肚子。据说,楚王好细腰,章华台中三千美女的主食就是焌米茶,美其名曰:细腰茶。
再说到蒸菜,大概天门人都会激动得站起来。天门蒸菜在全国独树一帜,据考证有近4600年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石家河文化时期。天门蒸菜以清淡为主,以“滚、淡、烂”为基本风味,很符合当今原汁原味、健康饮食的要求。
多宝的“蒸笼格子”,吃起来是很隆重的事。家里或请人帮工,或办喜事,或人多团聚的时候,大蒸笼格子热气腾腾端出来,放在八仙桌上,淋上汤汁,香气扑鼻,大家围在一起趁热吃,很有庆丰收的味道。
(三)多宝的情感
这次天门多宝将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与沙滩旅游文化月一起举办,隆重而热闹,人山人海。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庆丰收、赛花鼓,自己也特别高兴。我与一位老人攀谈,老人却伤感地说:“这么好的日子,自己却快80岁了。”热闹中伤感,反差好大,问老人原因。老人说:“过去太造业了,吃的是什么苦、受的是什么罪啊!现在多好的时代,幸福的日子过不够啊。”
是啊,现在多好的时代。农民住上了楼房,安居乐业,农业免了税收。今夕对比,真有天翻地覆的感觉。
记得小时候,祖母常给我们讲她那些刻骨铭心的故事。祖父去世后,孤儿寡母的生活更加艰难,有时连饭都吃不上。青黄不接的时候,等不到麦熟,就到地里把先黄了的麦穗剪回来,与野菜糊在一起吃。后来找到一家开槽坊做酒的远亲,同意让父亲住过去当学徒,做童工,换口饭吃。远亲住得也远,祖母送父亲去的那天,中午经过一个村庄,正人困体乏,听到有户人家喊家里人“回来吃饭”。祖母牵着父亲一下子怔住了,呆呆地站了好半天,“吃饭”是叫人多么揪心的一件事啊。
祖辈、父辈生活的艰难,我们和后辈人是很难体会到了,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兄弟姊妹都是在祖母的教导下成长起来的,她那“宁可孩儿烧火向,不让孩儿睡早上”的家训,帮我们养成了勤奋向上的习惯。我们感念中国农民祖祖辈辈生活的不易,我们更感恩中国现在这个好时代。我们不忘过去的苦难,更应珍惜现在的幸福。
兄弟杯中酒,祖宗坟头香;回家才算年,游子思故乡。无论多忙,每年总是要回来一趟。
多宝,多么宝贵的地方,无论她是贫瘠还是富饶,无论她是欢喜还是悲伤,都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都是我血脉传承的地方。酸甜苦辣,那是我品尝过的味道;悲欢离合,那是我经历过的感情。
我眷念这方土地,每次归来,默默徘徊,在这方土地上走一走,站一站,就会让我觉得特别的踏实,总能给我不懈的力量。看着熟悉的一草一木,自己的记忆就会饱满起来,饱满得能从眼中溢出来,满腮满脸。走遍天下,觉得惟有这一方土地,才能深入骨髓,拥有在心灵深处,流淌于血脉之中。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