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10日
转型发展的村委会担当
——皂市镇温岭村“农事托管”观察
文章字数:1451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付磊磊
  8日中午,雪后初晴,皂市镇温岭村,田间只剩下枯黄的草桩。通村公路旁,成排的钢构大棚依次排开,几名村民正在棚内为节后育秧做准备。
  这里是温岭村村委会牵头成立的天门华宇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该合作社,该村实现了1800多亩耕地的全面托管,托管面积占到全村耕地面积的九成以上。
  数据显示,2017年,温岭村村民人均收入1.5万余元,高于全镇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资源贫乏、没有产业支撑的温岭村为何能成功逆袭?
  村委会成了“田保姆”
  地处龙尾山工业园区旁的温岭村,是皂市镇的一个偏远小村,全村5个村民小组1270人,耕地面积2000多亩,由于地处丘陵地带,耕作条件差,村里除了传统农作物种植外,产业发展几乎一片空白。随着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在家的农民日渐老龄化,耕种越发艰难。
  “曾经,村里也搞过招商引资,曾与多家农业经营组织联系,然而,由于交通不便,资源贫乏,种植成本高,没有合作社愿意在此落户。”村党支部书记黄华忠说。
  为了寻求转变,2013年初,村委会牵头成立了华宇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着力解决群众种田难的问题。
  黄华忠介绍,合作社并不以流转村民土地为主,而是通过代耕、代种、代销,为农民提供农事托管服务,帮农民种田。
  村委会成了“田保姆”,却并没有得到村民的支持。起初,村民并不愿托管土地,机耕、机收割可以,托管免谈。后来,随着效益的显现,才逐步加入进来。
  4年来,从最初的耕整、收割服务到如今的包种、包销,合作社服务面积也逐步增加到了1800多亩,占全村耕地面积九成以上。
  “目前,华宇合作社拥有各类种植、翻耕、收割机械30多台套,完全可以承担全村的农事服务。”黄华忠说。
  规模种植节本增效
  合作社成立之初,就与当地国良米业达成合作意向,通过订单种植的方式,专门为粮企种植优质糯稻。黄华忠说,稻谷保底价每公斤3元,相比于传统稻谷,平均每亩可增收300元以上。
  土地规模种植可降低成本。以稻谷种子为例,糯稻种子村集体团购比农户自购每公斤要便宜10元,每亩田就可省下15元,仅这一项,每年就可为村里节约2万元的投入。
  据测算,规模种植,通过集中播种、耕整、防病、治虫,收获,每亩田要节约成本300元以上。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去年9月的连绵阴雨季,该村几乎没有遭受任何损失,中稻全部提前收割完毕。
  村委会帮忙种田,劳力也被解放出来。1组村民黄在平只有自己一人在家,妻子、儿子、儿媳都在外务工,家中4亩耕地全部交由合作社打理,每年不仅可拿到近万元的田间收入,而且他在镇上跑货运可创收4万多元。
  农事托管,受益的不仅是村民,还有村委会。合作社每年通过农事服务可盈利5万多元,这是村委会的集体收入。目前,该村不仅没有负债,而且村集体自有资金100多万元。
  抢抓机遇寻求转型
  成立专业合作社,实施农事托管,温岭村在最困难的时期保证了土地产出和群众受益。然而,要摆脱困境,必须走产业发展之路,向现代农业转型。
  2016年初,老汉宜公路改线,新汉宜线横穿温岭村而过,让曾经无人问津的乡村成了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在温岭村1组,正在建设中的水上庄园已初具规模,这是温岭村引进的第一家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四季风农庄。
  该农庄去年3月落户,流转耕地500亩,计划打造集观光采摘、休闲垂钓、特色种养于一体的休闲基地。
  四季风农庄的落户,为村级转型发展带来机遇,不仅可以带来土地流转收益,而且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今年,借着农庄落户的机遇,温岭村将1.2公里长的通村公路从5米拓宽到了7米。“下一步,村委会将把招商引资、改善村级环境放在首位,随着新汉宜线的建成通车,相信村级发展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好。”黄华忠说。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