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17年11月13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绘就新蓝图
——潜江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纪实
文章字数:2104
●荆楚行记者高翔朱科李平王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0月18日,十九大报告为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描绘出了新时代蓝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七大战略”之一,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加快补上“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潜江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潜江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大力发展以虾-稻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相继实施了决战虾-稻产业800亿行动计划、打造城乡建设三大亮点片区和“三风”建设等一系列与农村发展息息相关的工作,全面开启了潜江“城乡一体、走在前列”新征程,真正实现农村“产业强、环境美、民风淳、治理好、生活富”的目标,努力把潜江建成全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样板区。
决战虾-稻产业800亿
一只小龙虾,却跳出了180亿元的大产业。这背后,是一个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生动故事。潜江市市委书记黄剑雄说,潜江市委看准了小龙虾产业是一件有利于发展的大事,也是一件为人民谋福祉的好事,按照中央和省委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把小龙虾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努力实现“小龙虾,大产业”。
近几年来,潜江小龙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小龙虾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今年小龙虾产业综合产值有望达到200亿元以上。目前,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50万亩,小龙虾年产量达到10万吨,产品远销欧、美、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额3亿美元,吸呐10万人就业,现在潜江成为“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每年吸引100多万人到潜江吃小龙虾。
“5年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基层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基层落地成为我们工作的重心。”黄剑雄说,通过改革,潜江的“虾—稻”产业带动就业超过10万人,帮助2400户贫困户脱贫。
虾-稻产业成为了潜江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特色品牌和突出亮点。目前,潜江市正通过强化基础建设,打造虾-稻良种选育繁育基地,推动虾-稻生态种养,创新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集聚产业发展新优势;强化龙头带动,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抓实原材料供给,整合优势资源,提升产业发展新动能;强化品牌建设,加强虾-稻品牌培育、经营、推广,打造虾-稻文化品牌,构筑产业发展新支点;强化标准引领,完善标准体系,健全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夯实产业发展新保障;强化营销创新,打造虾-稻现货交易中心,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开辟新兴市场,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力争2021年全市虾-稻产业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
打造城乡建设“三大亮点”片区
城乡一体化如何推进?潜江市提出,关键要有项目布局、项目拉动、项目落地。有着“水乡园林”美誉的潜江,正在进一步做好水乡园林特色文章,着力打造东荆新区、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汉江兴隆河生态绿道“三大亮点”片区。
目前“三大亮点”片区成为了潜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三大主战场,15个重点项目在此布局。这些辐射全市所有乡镇的片区,没有单独引进交通、工业等项目,而是根据每个片区的优势和条件,通过整合捆绑项目,打造独一无二的“亮点”产业。
返湾湖片区,潜江在1.2万亩湿地外围布局马拉松标准赛道项目。沿着慢道,不仅让返湾湖所在的总口管理区成为生态旅游胜地、湿地观鸟天堂、慢城低碳生活区,更带动周边龙湾、熊口、浩口等乡镇发展“旅游+演艺”“旅游+食品”等经济;汉江兴隆绿道亮点片区内,今年陆续有长飞科技园等项目入驻,沿兴隆河两岸,一条自行车休闲慢道为潜江辟出一条绿色生态走廊;东荆新区内,奥体中心、三甲医院、中央花园等项目正加紧布局,这里成为潜江未来的现代城市样板区、“四新经济”集聚区、金融商贸物流服务区。
“镇里今年开了好几家超市,人气也越来越旺。坐公交车进城、进大企业工作等梦想,如今王场人在家门口就全部实现了。”王场镇干部马春燕说。慢生活、绿生活、潮生活,三个特色迥异的片区撑起潜江城乡一体新图景。
改善民生,建设幸福乡村
“出门走水泥路,炒菜用电磁炉,购物有小超市,娱乐有活动室,看病不出村,政府还发给养老金,我们过的是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哩!”说起村里的变化,高石碑镇渔淌村村民杜成格一脸喜气。
“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日子”是潜江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潜江市委、市政府积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体系“六个一体化”,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快产业发展,实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今年潜江市委、市政府承诺的实事全部关乎民生,其中包括精准扶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文化体育惠民、农村电网改造、城乡绿化建设、全面升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村村通”工程等一系列实事,涉及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3%,潜江被评为“全国民生改善十佳典范城市”。
随着承诺的实事一件件被落实,畅通无阻的通村公路、器材齐全的健身娱乐广场、修葺一新的村委会……如今,美丽幸福的乡村梦正在潜江广大农村成为现实。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