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29日
退休高工返乡务农
●本报记者 刘银斌 邓慧遐
文章字数:833
  6月25日上午,天气闷热,在黄潭镇七屋岭村农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李高潮和来自阳台、向张嘴、七屋岭等村的村民一起分装、打包刚从地里采摘的辣椒(如图)。
  李高潮早年参加高考跳出“农门”,毕业后分配到武汉一家大型国企从事技术工作,后成为高级工程师,是一名典型的“工科男”。退休后,他本可以在武汉颐养天年,怀着对乡土的眷念,在亲朋好友诧异的目光中,毅然重返老家七屋岭村当起农民。去年5月,他和吴革新合伙组建了农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离开老家40载,为什么一把年纪了,却返乡务农、自讨苦吃?”当老同事、乡亲们问他时,李高潮说,他只想回归田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父老乡亲增加一点收入。
  万事开头难,何况是长期在工业技术领域工作,没有涉足过农业的一个门外汉。不懂技术,学!不懂管理,学!不懂市场营销,学!年过六旬的李高潮,像一个小学生一样,勤奋好学。组建合作社、流转土地、平整场地、搭建大棚、选择种子……每一件事,李高潮亲力亲为。好不容易合作社基地搭建起来,正值蔬菜收获之际,没料到去年夏天的特大洪涝灾害,让几十万元的投入打了水漂。
  “天灾没办法,还得靠自己重振旗鼓。”李高潮不等不靠不要,全力灾后自救,直到去年12月,占地50亩的60个大棚重新建起,60亩露地蔬菜面积落实,李高潮又马不停蹄开始蔬菜育苗。
  “因为每亩农田流转费比较高,加上刚开始种植的都是甜玉米、辣椒、香瓜等常规品种,人工成本高,实际上,李老板和吴老板本人并没赚到钱。”七屋岭村村干部坦言,但是乡亲们却得到了实惠——不仅学会了大棚蔬菜的种植管理技术,还增加了务工收入,人平月收入2000元以上。
  来自向张家嘴村2组的村民彭玉兰认同村干部的话。她说,李老板人实在,每天比他们出工早、收工晚,和他们一起劳动。说实话,他家里经济宽裕,根本不用吃这份苦,为了乡亲过上好日子,他实在不易。
  对于今后的打算,李高潮说,他计划发展猕猴桃、袖珍红薯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对接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天门供销华西农商城等市场,继续为乡亲们增收尽一份力量。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