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20日
乡音·乡恋·乡情——天门首届华侨大会征文作品选登(五)
难忘的麦芽糖
◇王燕
文章字数:971
  对于我们这些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娃来说,零食是一种奢望。过年时,能吃到母亲熬的麦芽糖,在那个年代里就是最好的美食了。放一块麦芽糖,含在嘴里,随着口腔的温度慢慢融化,那是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麦芽糖吃起来特别爽口,可是要做出来也是颇费一番功夫。
  那个年代实行农业合作社,社员们都在生产队里做工。春种秋收,到了冬天只要天气晴好,劳动力都必须出外工,就是到外地去挖河道、修水库之类的水利建设。那时的水利建设都是靠一条扁担两只筐挑出来的。只有进入腊月,天空飘雪的日子,社员们才可以闲下来在家休息。
  母亲就把春上留下的小麦拿出来淘洗干净泡胀,装进筲箕铺匀,放在做晚饭后还留有余温的灶台上,一个星期麦子就长出嫩绿的麦芽。抓出来放在砧板上,切碎,加上淘洗干净的细米,用手推磨磨成细细的米浆。用葫芦瓢舀进大铁锅盖紧锅盖慢慢加到三十几度的温度,等到第二天早晨掀开锅盖,就看见那淡绿色的带点麦芽清香的汁水渗出来,米糊糊沉在锅底。为了把米渣沥出来,先要用两根杉木条做成一个十字形的荡架,下面四个角拴上棉布包袱做的荡包。手扶着荡架把舀进来的米糊左右来回不停地摇晃,那些汁液顺着布眼流入底下的饭盆中,再将那些糖水回到大铁锅慢慢地用柴火熬,直到水分全部蒸发,然后用一块像船桨样的熬板顺着锅沿不停地搅动,以免粘在锅底糊了。看到糖稀越来越稠,逐渐变成褐色,用熬板挑起来可以顺着熬板成块状往锅里掉的时候,就起锅用陶钵盛起来。等稍微冷却不烫手,就端到石磨上,在磨眼插上一根一尺来长的木棍,开始扯麦芽糖。
  扯麦芽糖要两人配合才能完成,一个人坐在磨架上,扶着缠有糖稀的一头,另外一个人也拿着一根棍子,缠着糖稀来回地扯着跑。褐色的糖稀在扯糖人的手中扯来扯去慢慢地发白变硬,像一条白色的蟒蛇在扯糖人手中飞舞。扯麦芽糖是个力气活,大冬天的可以扯出满头的汗,等扯糖人额头沁出细微的汗珠时,麦芽糖终于扯好了。把那两根木棍抽出来放入铺了一层炒米的簸箕中,拿把钉锤敲成两寸长一块的糖块,连同炒米一起装入陶坛中。放入炒米后的糖块只要将坛子口封严实,不管放多长时间都不会融化。等到嘴馋时用葫芦瓢装几块出来,丢一块含在嘴里慢慢地品尝,那甘甜的味道至今都难以忘怀,是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如今零食已经不再是奢侈品,到处都有,品种繁多。而麦芽糖却随着母亲的离去再也吃不到了,那种难以忘怀的味道只能永存在我的记忆深处。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