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30日
筑巢引凤凤翩至
——我市招商引资工作解码
文章字数:1384
  ●本报记者 彭丹
  面对新一轮发展热潮,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工业优先、项目优先、招商优先、环境优先”的理念,突出招大引强,务实重行,招商引资工作逆势上扬,成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近三年项目引进情况来看,2016年合同约定的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签约项目67个,相比2014年、2015年,年均增长12.9%。
  今年1至2月,全市招商引资协议、动工、跨年度建设项目共220个。其中,新签协议项目计划投资93.57亿元,新动工项目计划投资317.49亿元,跨年度建设项目计划投资561.18亿元。1至2月实际到位资金30.38亿元,同比增长27.4%。
  来之何其难,投之何其重。200多个项目,几百亿元投资资金,是真金白银的堆积,更是心血汗水的汇聚。汇聚合力,变“分散”为“精准”
  “今年,我们的招商足迹已经遍布广州、深圳、浙江等地,对接知名企业百余家,一批产业前景好、带动强的重大项目即将落地。”市招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大项目的达成绝非偶然。今年,我市组建六大产业招商专班,吹响招商引资集结号。
  明确风向标。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加快孕育,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的资本和产业转移已经展开。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紧盯重点区域,瞄准目标企业,有针对性地做好项目引进策划。
  把握着力点。加快推进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强化产业招商规划,抢占新经济制高点。
  找准突破口。聚焦特色产业,明确产业招商方向,重点围绕产业升级“招大引强”,围绕集群发展“补链强链”,完善产业链条中的短板,策划储备一批项目,提高招商针对性。
  精准发力商如潮。今年2月,芳笛环保、威马汽车、宇电能源科技等30多个项目集中开工;科瑞半导体、国电投清洁能源等12个项目即将开工。
  创新思路,变“求量”为“求质”
  走出去,向市场要活力;请进来,为发展蓄潜力。
  今年来,我市不断在招商引资方法上求新求变,变求“增量”为重“质量”,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含金量”,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
  坚持招强引名,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招商活动。突出本地优势,策划包装了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电汽配、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化旅游等多个招商平台,瞄准国际国内500强、央企国企、行业20强、上市公司、驰名商标等五类企业,聚焦重点发力。
  利用节会平台招商、商会招商、重点区域招商、市场化委托招商、拓宽信息渠道招商……这些方式,也助推了招商引资迈向新水平。
  思路一变天地宽。国电投、中自控、中能建、中科建、航天科工、保利国际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我市,对未来发展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服务升级“四百活动”安好商
  “市政府在项目审批等方面为我们开辟了绿色通道,加快了项目建设进程。”天门高新园优力维特项目负责人表示。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为降低企业要素成本,营造投资洼地,我市务实创新开展“四百活动”。
  服务企业“百日亲商”,对企业个性化需求进行无缝跟踪、全程服务;招商引资“百日竞赛”,细化优化招商政策,降低企业落户成本;项目建设“百日会战”,推进园区载体、平台、道路管网等建设;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百日整治”,搬掉影响企业发展的“拦路虎”。
  积极打造“政策洼地”。研究出台《关于稳增长促发展的若干意见》、“金八条”、“黄金十条”等政策措施,支持实体经济爬坡过坎。
  如今的天门,已成为一个兴业乐园,引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慕名而来,经济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散发出新的活力。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