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1日
朱文台村的“逆袭”之路
●融媒体记者付磊磊通讯员张霞飞
文章字数:1568
  开栏语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党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最后一公里”,每一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党的宗旨,用汗水书写着责任与担当。即日起,本报推出“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专栏,聚焦先进典型,讲述奋斗故事,激励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为榜样,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为加快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贡献智
  慧和力量。
  7月9日晚7时许,渔薪镇朱文台村,太阳能路灯准时亮起,昏暗的村道变得敞亮,村党支部书记王义方自豪地说:“自从安装了路灯,村民不再担心摸黑走路,夜生活也渐渐丰富了。”
  朱文台村是渔薪镇较偏远的村,村级集体经济和产业一度十分薄弱,在2019年以前,该村每年实绩考核几乎全镇垫底。但现如今,该村已连续5年跻身镇年度实绩考核“第一方阵”。
  从“落后生”逆袭为“优等生”,朱文台村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
  民生实事暖民心
  在王义方心里,安装太阳能路灯是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路灯照亮的是出行路,暖的却是百姓的心。
  “太阳能路灯能安装起来,实属不易。”王义方坦言,当时村里根本没有积蓄,安装路灯是民心所向,愿意出钱的却不多。为了把这件民生实事办成,他专门制定了“点亮朱文台,共建家园美”实施方案,打感情牌,多方“化缘”。
  王义方介绍,路灯安装总共花了近20万元,大部分资金由在外成功人士和村民捐赠,最终,150盏路灯照亮群众出行路。
  近年来,朱文台村党支部秉持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难事办成”的原则,带领70多名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扎实做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如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支持,修建硬化断头路、产业路4公里,高标准治理两条生产沟,修建两座泵站,解决全村抗旱用水;以共同缔造活动为契机,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在村主干道及塘堰边种植景观树1600余株,免费为每户村民发放垃圾桶;多方筹资在村文化广场安装了大屏、购置了音响设备,每到傍晚时分,村民便在这里跳起广场舞,用动感的舞姿演绎美丽乡村的精彩。
  阳光财务聚民心
  与村民打了一辈子交道,王义方对“民心”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有了民心所向,才能攻无不克。
  王义方说:“这几年是村里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几年,随之而来的,建设资金投入也大。村里每一件建设事项,从建设方案到涉及的开支都公开透明,接受村民监督,这样才能让每一名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挺直腰杆’。”
  今年4月,一场为期4天的花鼓戏汇演活动让他感触颇深。王义方说,得知该村在外成功人士要给村里送戏,村民们主动到村委会要求捐款,被婉拒后,他们纷纷让出自家闲置房间给演员洗漱居住,并自掏腰包买来食品慰问演员。
  近年来,朱文台村坚持落实“四议两公开”,严格执行村账镇管制度。对村级财务大额支出、涉及集体资产管理的重大事项,由村“两委”班子集体讨论,并提交村民代表大会或全体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全程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让党务、村务在阳光下运行,做到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
  产业发展惠民生
  在朱文台村12组田间,两栋用灰砖砌成的瓦房格外醒目,这是该村利用闲置厂房招商引资的一家吉他生产企业。
  王义方说,这里原来是一家生猪养殖场,因环境污染问题被关停,如今改造成吉他厂后,主要生产吉他配件,不仅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而且成为村里稳定的税源,解决了50多人就业问题。去年,村委会还积极申报省级发展农村经济项目,争取到60万元资金,投入到该企业,每年可获得4万余元的收入。
  尽管地处偏远,但村委会坚持走产业发展之路,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去年,村委会牵头成立桃源合作社,带动村民种植“阳光玫瑰”和“中华圣桃”,发展采摘经济,不仅带动了村民致富增收,而且帮助村民渐渐树立了从传统作物转种经济作物的思想观念。
  如今的朱文台村,村美民富,有了“民心”的加持,村庄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