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28日
借助现代工业技术,搭乘电商快车——
黄潭米粉“飞”向五湖四海
文章字数:212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杨 通讯员 熊文婷 刘艺文
  阅读题要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
  天门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拥有天门蒸菜、黄潭米粉、干驿锅盔、明庙炒米、元淼糍粑等众多传统名吃。近几年,天门以工业化生产、互联网思维,推动这些传统名吃搭乘电商快车飞上“云端”,让在外游子和更多消费者品尝到天门美味。
  一碗鲜香爽口的黄潭米粉,对天门游子来说,是一抹浓浓的乡愁。
  如何推动黄潭米粉“走出去”,让更多人品尝到天门美味?当地一直在探索。今年2月,经过反复研发、试验,黄潭米粉速食装终于面市,一盒盒浓缩着乡愁的美味,通过线上线下“飞”上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
  细如发丝的米粉如何卷绕成饼?鳝鱼骨汤包怎样熬制而成?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多方走访,探寻黄潭米粉产业化背后的故事。
  线上线下布局半个月卖出20多万盒
  3月9日上午,在广州经商的李萌打开抖音,发现断货的黄潭米粉速食装刚刚上架。苦盼10多天,终于等来这口家乡美味,她一次买
  下6箱,足足36盒。
  “就是这个感觉,几乎赶上老家米粉馆的味道!真没想到,远在他乡也能吃上正宗的黄潭米
  粉。”近1个月,李萌反复购买了3次速食装。
  春节回到天门,她在陆羽市集买了一盒尝鲜,觉得很不错,又在线上采购6盒,直接快
  递到广州,没几天就吃完了。
  寄托着天门人的乡愁,黄潭米粉曾是游子难以触及的远方。其色洁白如玉,其形纤细如丝,米粉从沸水中捞起,铺上一层鳝鱼臊子,或加入炒米、油条、锅盔等,香味扑鼻,唇齿留香。
  “焖泡3分钟即可,一定要搅拌均匀。”打开天门黄潭米粉食品有限公司抖音直播间,主播逐一展示粉饼、骨汤包、炒米包、鳝鱼臊子和鸡蛋葱花包,现场演示冲泡方法。
  这家公司去年在黄潭镇党委政府扶持下注册成立,主攻黄潭米粉速食包装,深度还原家乡味道。
  公司总经理黄郁霞介绍,春节前赶制20多万盒速食装米粉,摆上陆羽市集,再加上直播带货,半个月就卖空了。“线下销售占八成,少量供应电商平台,中间断货10多天,目前正开足马力生产。”
  这段时间,公司把销售重心放到线上,在3个电商平台开设网店,还邀请10多位本土网络达人直播带货。最近一周,日均销量超过6000盒。
  攻克三大难题工业化生产提级扩能
  换上洁净服,穿上鞋套,戴好头套和口罩,经风淋消毒后,才能进入米粉生产车间。车间内,10多名工人正在加紧赶制粉饼。
  洗米、浸泡、磨浆、制粉、散粉、卷饼……从大米变成米粉,需要30多道工序。“以前手工制作,费时费力,现在用上机器,省去很多麻烦。”米粉生产基地负责人吴可雄介绍,自主研发的散粉机可提升散粉效率30%,半自动送料机能节省2名壮劳力。
  黄郁霞介绍,目前,米粉生产基地已完成洁净化改造,正在安装调试自动化制粉设备,待全部完工后,每天可生产粉饼2万个。
  “黄潭米粉实现工业化生产,难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黄郁霞说,研发之初,就碰到三大难题:头发丝般粗细的米粉如何卷绕成饼?如何做到久泡不烂?如何调制出鳝鱼骨汤秘制底料?好在镇里全力支持,他们咬着牙一一攻克难关。
  黄潭镇党委副书记刘俊怡介绍,成年男性头发直径为0.05至0.4毫米,而黄潭极细米粉仅有0.3毫米,是全国最细的米粉。“起初,我们找外省几家米粉生产企业代工,听说规格后,都说做不到这么细,更卷不成饼。”
  要将又细又直的黄潭米粉卷绕成饼状,不能出现断裂,还得依靠自主研发。如果实现不了,速食包装无从谈起。
  接到“军令状”后,天门黄潭米粉食品有限公司反复摸索,不断改进工艺和配方,提升米粉韧性。去年7月,米粉卷绕成功的同时,还收获一个意外之喜:韧性提升后,开水浸泡10分钟,米粉并未成糊。
  同时,鳝鱼骨汤底料的调制也在紧锣密鼓进行。黄潭镇邀请黄潭米粉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邓四华作为技术指导,经过5个多月反复调试,地道鳝鱼骨汤包终于研制成功。
  传承大孝文化
  让黄潭米粉香飘海内外
  相传,明末著名孝子梅公的母亲生病,不思饮食,日渐消瘦。他心疼母亲,苦思良策,终制成营养又美味的鳝鱼米粉孝敬母亲,母亲吃过米粉,没过多久就康复了。
  而比美味更堪回味的,是浓厚汤汁下蕴含的大孝文化,这一碗手工米粉,穿越300多年,陪伴着黄潭镇的人文变迁。
  去年7月,央视八套热播谍战剧《潜行者》,其女主角原型就是天门人,剧中多次出现的“黄潭米粉店”,则是共产党地下联络点。
  “《潜行者》的编剧是天门黄潭人,剧中有很多天门元素,也着实带火了黄潭米粉。”黄潭镇党委书记周勇介绍,以往吃一碗正宗黄潭米粉,只能回到天门,现做现吃。
  为让在外游子品尝到家乡美味,该镇推动相关企业加快研发进程,从产品标准化、发展规模化、生产现代化、品牌知名化、营销网络化入手,线下打造黄潭米粉展示馆和体验店,形成区域性行业集群。线上积极建设电商中心,培育“网红”美食,速食装项目从启动到产品面市,用时仅8个月,黄潭米粉成功迈出打破地域限制的关键一步。
  火爆全国的螺蛳粉,曾经只在柳州才能尝到,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家喻户晓的网红美食。
  “借鉴螺蛳粉成功经验,黄潭米粉大有可为。”周勇说,天门是内陆侨乡,旅居国外的天门籍华侨、华人达20多万人,要通过互联网这根无形的“线”推广黄潭米粉这根有形的“线”,传承美食中的大孝文化,进一步打出知名度和影响力,让黄潭米粉香飘海内外。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