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2日
强化科技支撑引领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文章字数:1590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 陈春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要求摆脱传统发展路径,注重科技研发和新技术应用,通过科技创新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含金量”“含新量”。创新驱动就是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动力机制,作为科技部门,我们将认真落实各级新型工业化推进会精神,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是完善区域创新布局。持续深化高新区改革,推进高新区扩权赋能,进一步推动创新资源向高新区集聚,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互动融合,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充分发挥高新区“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作用,全力创建国家高新区。借成功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之风,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聚集高层次人才,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促进产业和科技深度融合,不断激发社会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发挥天门(武汉)离岸科创中心纽带作用,主动融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协同创新体系,深度对接“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和纺织服装等全省优势产业,提高企业入驻率和创新绩效。
  二是强化创新主体培育。企业是创新主体,也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我们将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的梯次培育链条,按照“发现一批、服务一批、推荐一批、认定一批”的工作思路,持续开展服务高新技术企业系列活动,加大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为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建立科创“新物种”企业培育库,完善科创企业上市培育机制,精准制定扶持激励政策,不断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
  三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重点加强《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倍增的七条意见》政策宣传,积极推动支持研发投入政策落地,不断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提升行动,鼓励企业按照“六有”标准(有场地、有人员、有设备、有投入、有项目、有制度)建设研发机构。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建设一批高层次研发平台,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产业共性问题研发攻关,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四是着力引进科技人才。贯彻落实人才“1+3”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发挥引才育才主体作用,主动对接、引进、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促进科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加大“院招所引”力度,对接省内高校、研究院所,通过“柔性引才”、团队引进等方式,重点引进一批我市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深入开展“院士专家企业行”“科技副总”“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等专项行动,建设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探索地校、企校人才定向培养机制,共建人才引育平台,鼓励科技型企业设置科研助理岗位,招引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来天就业创业。
  五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依托湖北科惠网开展科技成果需求专项调研,挖掘企业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需求,积极组织开展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轻骑兵行动”系列活动,畅通校企对接渠道,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完善科技成果孵化体系,做优做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平台,增强融资贷款、专利代理、法务咨询等服务功能,强化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现有孵化平台提档升级。
  六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天门市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对照工作清单,着力补短板、破瓶颈、建机制、转职能,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工作生活环境,建立与科技强市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强化与湖北日报等媒体合作,加强全市科技宣传,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创新创业大赛系列科普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加强财政保障,提高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抓好各项惠企政策落地。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一网通办”,加大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引育力度,持续优化科技领域营商环境。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