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03日
汪场镇:特色养“蛭”方兴未艾
文章字数:675
  ●融媒体记者付磊磊
  近日,记者在汪场镇明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10多名工作人员正忙着将水蛭穿串晾晒,架子上、场地上,挂满了、摆满了密密麻麻的干水蛭。
  合作社理事长谭明星介绍,这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现在正是水蛭收获时节,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将水蛭捕捞后制成干水蛭,每天都有30多人在合作社从事水蛭捕捞、穿串等工作。
  明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共有2400个网箱,平均一个网箱按4公斤计算,今年合作社要捕捞水蛭近1万公斤。为了尽快将水蛭捕捞晾晒,谭明星还新建了一个烘干室,对水蛭进行烘烤。
  谭明星是汪场镇最早从事水蛭养殖的人,从2020年开始至今已有3年多时间,积累了丰富的水蛭养殖经验。他说,今年由于气候原因,气温忽高忽低,水蛭产量普遍不高,一亩田40个网箱收获约160公斤,可以烘制约30公斤干货,按照当前市场价每公斤1500元计算,一亩田产出约4.5万元。
  看到水蛭养殖广阔的市场前景,汪场镇越来越多群众开始养水蛭,水蛭养殖渐渐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
  一颗星水蛭基地是去年底刚刚成立的一家水蛭养殖企业,今年初投入250多万元新建了30亩标准化水蛭网箱养殖。基地负责人杨卫国说,水蛭养殖很有市场前景,他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新增螺蛳养殖产业,延长产业链,打造立体养殖水产基地,吸纳更多群众到养殖基地就业。
  如今,水蛭产业已逐步成为当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汪场镇主要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镇共有水蛭养殖合作社和个体户10家,养殖面积近200亩,产值约900万元。下一步,该镇将不断加大对水蛭产业的引导支持力度,引进更有实力的市场主体,盘活更多的低洼地、低效地来发展水蛭、螺蛳及相关产业,带动群众走“蛭”富路。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