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31日
沉湖系统治理带来“人水共兴”
文章字数:2214
  ●融媒体记者 吴述明
  沉湖横跨天门、汉川两地,湖区面积近200平方公里,其中80%在我市境内。
  史载清代以后,沉湖出泄受阻,水患不断,是一片颗粒无收的水乡泽国。20世纪六十年代,中央调集30余万军民在此围垦开发,湖泊消失,变身沃野田畴,“沉湖”成为一个地名。
  近年来,沉湖区域水系河道淤堵严重,部分闸门泵站年久失修,水体污染、生态功能退化,水患频发。2022年,我市积极探索系统治理沉湖骨干河道,为流域发展带来新气象。
  “人定胜水”30余万军民围湖造田
  我市是全国最大的内陆侨乡,28万天门儿女旅居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马湾镇就有4万余人旅居海外。
  为何会造成这种现象?寻访当地老人得知:滨湖地区,水患频发,老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
  马湾所临之湖,最大的就是沉湖。沉湖在我市境内所辐射的多祥、麻洋、干驿、马湾等乡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枯水季节,泥沼淤积,野草横生;雨季一来,洪水泛滥成灾,七年淹六水,十年九不收,农民苦不堪言。”市委统战部退休干部郑汉兵从小在沉湖边长大。他说,不仅如此,那里还是蚂蟥、血吸虫等病虫滋生地,当地村民谈湖色变。
  为改变沉湖面貌,1966年起,党中央调集部队官兵、院校学生以及天门、汉川当地人民共30多万人云集沉湖,围湖造田,修渠筑路。
  1970年,沉湖被围成九个大垸,辟11万亩农田变身军垦农场。“百里沉湖潇潇雨,七十二垸惨惨风”的凄凉一去不复返。
  每临汛期“水袋子”依然成患
  沉湖的开发,在特殊历史时期为国防和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随着时代发展,温饱早已不成问题,此前被忽视的矛盾日益凸显。
  为防洪需要,沉湖开发过程中也开挖了军垦河,分为南干渠和北干渠,并兴建了涵、闸、桥、站等配套设施。
  然而,由于沉湖区域四周高、中间低的“先天不足”,加上原有的排灌体系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沉湖成了“平时不见湖,下雨成汪洋”的“水袋子”,渍涝灾害时有发生。
  如今,水患影响的远不只农户生产,还有百余家企业。几十年励精图治,多祥镇早已建成天门工业园,170余家工业企业聚集于此。每到汛期,因排涝能力有限,渍涝常常漫灌厂房,企业纷纷投诉,镇里也颇为无奈。
  “沉湖区域排涝主要是通过五七泵站。”市水利和湖泊局负责人介绍,五七泵站位于汉川市,始建于1968年,1970年投入使用,承担着沉湖片区数十万亩良田的排涝任务。
  当时,由于投入有限,五七泵站设计排涝能力较弱。2016年,我市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五七泵站进行更新改造,6台机组单机容量全部提升至2100千瓦,排涝能力得以改善提升。然而,“单机作战”依然不能完全满足汛期排涝需求。
  综合施策“水患”变“水利”
  8月11日,位于多祥镇的幸福河边,挖掘机挥舞长臂,正在进行堤防加固和道路硬化作业。记者在现场看到,幸福河坡岸已经修整一新,河面宽度最窄处也有10米,水流顺畅,一侧的沿河道路已拓宽到4.5米并全线硬化。
  幸福河,与沉湖南干渠相连,流经天门南火车站、天门工业园等地,全长5.56公里,是主要排水通道。河道淤积加上要汇入沉湖南干渠再经五七泵站外排,幸福河的排涝短板尤为突出。
  “以前河底淤泥深达3米,导致水流不畅,而且堤防脆弱,不能通车,排涝功能基本丧失。”沉湖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经理李德政介绍,他们对幸福河进行了河道疏挖、生态清淤、堤防加固。
  2022年,我市与三峡集团合作开展汉江流域(天门)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利用PPP项目,启动6个流域综合治理子项目,沉湖水系治理就在其中。
  据了解,为推动沉湖区域水环境质量整体根本改善,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富”,双方商定,采取退渔还湖、截污治污、河道疏挖及生态清淤、调蓄区及沉湖二泵排水通道建设、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等措施开展综合治理,概算总投资超6亿元。
  项目一期工程主要包括幸福河的整治以及建设沉湖二泵排水通道,于去年6月开工。“高峰期有200多人同时施工,预计今年9月一期工程完工。”李德政说,完工后,幸福河将改为通过沉湖二泵外排,排涝能力达到80立方米每秒。
  目前,二期项目正在同步筹备中,预计10月启动,主要是对沉湖南干渠和北干渠进行清淤疏浚、堤防加固等,整体工程将于2025年完工。
  绿水生金“渔光一体”年发电量6亿千瓦时
  8月12日,在沉湖5号垸的生态农业示范区,万亩鱼池集中连片,水面上方,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整齐划一铺展开来、蔚为壮观。
  “这里是500MW‘渔光一体’光伏电站项目,平均日发电量150万千瓦时,盛夏光照充足,一天最高发电量可达到300万千瓦时。”通威新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开发总监许代彬介绍,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占水域面积1万亩,今年5月全部机组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6亿千瓦时以上,年产值超2.4亿元。
  “渔光一体”是以水产养殖为基础,在水面上架设光伏组件,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养殖模式,实现对土地、水域的高效复合利用。
  记者在现场看到,太阳能光伏板由一根根水泥管桩和支架支撑,鱼池周围预留了投喂区。
  “架设光伏板采用了通威独有的柔性支架技术,管桩的东西跨度可达40米,渔业养殖有足够的空间,而且高温季节能够遮阳,为鱼类生长创造有利环境。”许代彬说,目前养了翘嘴红鲌、草鱼、青鱼等,投产以来,鱼类产量与品质均呈稳定态势。
  除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该项目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9.82万吨、减少碳粉尘16.32万吨。
  多祥镇负责人表示,以通威渔光基地为支点,将通威农牧元素与沉湖军垦文化、滨湖乡村文化有效融合,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探索集鱼苗培育、渔业养殖、水产展销、研学科普以及亲子乡村游于一体的乡村振兴之路。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