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8月15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村百态留乡愁
文章字数:988
●融媒体记者陈飞
走进皂市镇泉堰村,一栋栋依水而建的农家院落别有风味,门前花红树绿,流水潺潺,置身其中,仿佛身处花园小区。
“村里空气好、环境好,好多城里人到我们这里玩得不想走。”近日,在老年活动中心健身的村民黄菊秀说起村里乐呵呵。
泉堰村党支部书记白华平介绍,泉堰村地处丘陵地带,地势起起伏伏,起初村民分散居住,东一户西一户,基础设施不好建设,村里发展也不好规划。
十余年前,泉堰村充分考虑地势特点,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决定通过迁村腾地与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对居民住房实行统规自建,将原来的分散居住改为集中居住。
“项目启动需要拆除原有旧房,一开始,很多村民不理解,我们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同时,党员干部带头拆,示范带动群众参与。”白华平说,对家庭条件稍差的,村里实行统规统建,引进在外能人先将房子建好,村民交一定的保证金,承诺后期补齐房款就能住进去。
统规自建、统规统建实现了居民房颜色、户型、面积、造型、瓦砖、高度的统一,后来还陆续完善了村庄道路、水、气、污水排放、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整村视频监控全覆盖;设立了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银行网点;农家书屋、文体小广场、妇女儿童之家等功能场所一应俱全,村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白华平介绍,村庄改造建设中,尽量保留了村内原有特色。比如,依托天然泉眼建成的小游园,保留了其独特的自然泉水景观,搭配木制凉亭,打造出传统与现代相生相融的人居环境。
迁村腾地后,腾出了大量土地,这些土地经过平整,其中一部分流转出去,发展农旅融合、特色农业及研学旅游等产业,引进的6家社会主体每年可为居民提供上千个工作岗位,每年给村民发放劳务工资150多万元。
该村于2017年引进长寿山原村文旅项目,目前已建成集游乐园、烧烤、采摘、垂钓、餐饮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既能满足游客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在硬件上也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今年春节以来,该景区已接待游客近25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过千人,高峰期可接待近万人,每年可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600多万元的收入。
记者点评:
不同于城市的高楼林立,农村自然田园风光各有不同。近年来,天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坚持规划先行,整合资源,立足地理位置、人文历史等条件,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工作重点,以“千村百态”的理念,加大乡村旅游开发力度,重点打造七屋岭知青农场、长寿山原村、天海龙景区等农旅融合项目,将美丽乡村建设成效转化为美丽经济增长点。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