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30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生答卷 绘就幸福底色
——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综述
文章字数:2437
●融媒体记者 杨蜜
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群众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出行更加安全便利……翻看我市的“民生账单”,数不清的变化记录着群众不断提升的获得感,见证着群众持续上涨的幸福指数。
民生大于天,幸福最关情。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各项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这十年,一系列民生工程落地见效,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犹如和煦的春风,温润着百姓心田,书写了新时代民生幸福“新答卷”。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9月29日,实验高中新校区揭幕仪式暨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举行。这座投资6.8亿元,占地371亩的数字化、现代化新校区的建成投入使用,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定决心。
一直以来,我市始终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大力优化中小学教育布局,推进高中进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夯实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教育布局不断优化。今年,我市实施教育布局调整,新建北湖实验高中,并利用原实验高中校址组建陆羽高中,撤并渔薪高中、皂市高中、干驿高中、张港高中4所学校,迁入陆羽高中。2019年以来,先后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2所,新增学位30740个,有效缓解公办学位不足的问题。我市还安排资金10亿元、划拨土地385亩,加快中职新建、高职扩建、图书馆和体育馆建设,不断改善天门职业学院办学条件。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我市坚持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仅今年就投入资金2942万元,安排31所乡村学校35个项目维修建设。深入推进乡镇学校、局直学校的对口帮扶、联盟办学、城镇学校托管农村薄弱学校、镇域一体化办学等管理模式改革,推动形成师资同享、资源同有、教学同步、考核同评的全市“一盘棋”工作格局,让身处乡村的孩子们也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目前,我市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实现了全覆盖,2021年,推进13所中心学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实现学区化办学的学校102所,集团化办学的学校69所。
倾力守护人民健康
眼下,在各乡镇,一个个加紧建设或投入使用的医疗补短板项目,切实让老百姓享受到“健康福利”。
“新卫生院环境好,我们现在有个头疼脑热不舒服的,都愿意来这里。”近日,在渔薪中心卫生院,前来看病的涂大爷说。
2020年11月,我市将渔薪中心卫生院新建工程列入基层公共卫生补短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21年1月份新院区竣工并完成搬迁,搬迁后的新院区环境面貌及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市加大对基层卫生事业投入力度,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软硬环境,实施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即:实施发热门诊应急板房建设项目,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化发热门诊28个;实施基层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目前多宝、张港、渔薪等13个乡镇卫生院项目已投入使用。同时,在各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目前,有4家卫生院达到了推荐标准,20家达到了基本标准,极大改善了基层群众就医条件,提升了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我市还开展了与村共建村卫生室项目,按照“一村一室”要求,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全市每村建有达标村卫生室并配备了合格村医。此外,为提升医疗能力,我市着力开展基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站建设工作,构建了以市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中心为核心、以基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站为基础、以村卫生室为前哨的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网络,对心脑血管疾病实现“早发现、早管理、早干预、早治疗”。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十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民健康,高位推动健康天门建设,健康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共建共享氛围更加浓厚,健康专项行动更具特色,居民健康水平更加趋好。通过持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落实人才招引政策,广泛开展人员培训等措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聚力惠民生增福祉
时下,通往各乡镇的道路上,一条条“畅、洁、美、优”的“四好农村路”纵横交错。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四好农村路”和“三年消危”提质行动,聚焦短板,强化措施,有效推动了全市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持续发展。大力推动农村公路主干线提档升级,完成农村干线公路改扩建219公里,同时对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村300公里主线进行路面加宽刷黑。并为11条、总长为70公里的乡镇联络线和循环线同步建设交安设施和绿化工程,全面优化农村交通出行环境、提升乡村道路安全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助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此外,2020年来,我市完成省农村公路危桥库内150座四、五类县、乡、村道上的危桥改造工程,彻底解决影响农村公路通行安全的瓶颈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聚力民生工程,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以服务惠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坚持统一规划与分类实施、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政策支持与市场引入相结合,争取中央、省、市各类资金逾2亿元,完成了115个老旧小区的水、电、气、路、通信、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改造,老旧小区达到了功能齐全、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出行方便、居住安全的目标,实现了老旧小区“颜值”与“内涵”的双提升。
保障安全饮水。近年来,我市投资5亿余元启动二水厂改扩建工程,建设内容包括牛皮桥加压站建设、取水船改扩建、二水厂至加压站DN1000mm输水管道建设等,全面提升城市供水能力,改善居民用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改造13个乡镇供水管网,更换10个乡镇水厂有关配套设施。
积极推进就业。近年来,我市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从岗位开发、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方面综合施策,努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今年以来我市新增城镇就业10000人,提供对接服务保证全市重点企业基本用工15000人,建设“零工驿站”4处。
民生一小步,幸福一大步。十年来,一个个民生项目、一桩桩民生实事,积极回应了群众的“民生关切”,让群众的生活更有品质、更为舒心、更加美好。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