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4日
倾力守护人民健康
——市人大“21号建议”办理纪实
文章字数:2728
  ●融媒体记者邓慧遐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高位推动健康天门建设,健康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共建共享氛围更加浓厚,健康专项行动更具特色,居民健康水平更加趋好。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个时期以来,天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存在着一定差距,基层医疗卫生条件相对滞后。如何补短板、强弱项?一直是人大代表和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在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来自净潭乡的市人大代表王秀容提交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被列为大会21号建议,并交由市卫健委承办。
  21号建议确定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就医疗卫生工作进行调研,市卫健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推进办理工作。通过持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落实人才招引政策,广泛开展人员培训等措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招引培训并举 注入强劲动能
  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一环。今年,市卫健委不断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通过多渠道招引人才,多层次培育人才,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等措施,让基层医务人才强起来。
  在杨林街道徐渡社区,村医付旦平正运用市卫健委统一配发的智能包为病人做检查。今年他报名参加了全市组织的乡村医生学历提升计划,顺利通过成人高考,被大专院校录取。
  和付旦平一样,今年我市有282名乡村医生参与了学历提升计划,被大专院校录取,每人还领取到3000元补助资金。在不断提高村医专业技术水平及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乡村基本医疗设施也在不断改进,全市村卫生室配备智能健康服务包596台,每名村医均能熟练操作使用。
  人才紧缺曾是制约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瓶颈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大力开展引才、培训等工作,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保障,为基层医疗机构注入强劲力量。
  多渠道招引人才。市人社局、市委编办、市卫健委联合下文,放宽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开招聘岗位的学历、年龄条件,对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在岗不在编卫生院临聘人员和乡村医生实施专项招聘,今年已组织开展专项招聘2次,招聘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55名。
  实施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人才引进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引进本科及以上医疗人才、以及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年龄30岁以下的大专学历医生,市财政给予安家费。
  多层次培育人才。今年以来,安排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生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53人,选派乡镇卫生院到上级医院免费进修65人,开展学历教育48人,举办夜校班培养中医药适宜技术骨干102名,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4人,助理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6人。根据乡镇卫生院的需求,安排市直医疗单位晋升高级职称的10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单位服务。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培养工作,已完成学业定向就业6人。依托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我市定向培养大专学历乡村医生,已培养在读90人。委托天门职业学院培养中专层次乡村医生,目前已订单培养学生138人,今年将有39名毕业生充实到村卫生室工作。
  补齐短板弱项 夯实基层基础
  渔薪中心卫生院始建于1953年,是一所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中心卫生院,随着社会的发展,旧的院区已经不能满足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2020年11月,市卫健委将渔薪中心卫生院新建工程列入基层公共卫生补短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今年1月份新院区竣工并完成搬迁,搬迁后的新院区环境面貌及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这家卫生院,只是我市加大投入,补短板、强弱项的一个侧面。
  近年来,我市逐步加大对基层卫生事业投入力度,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软硬环境,按照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安排,实施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即:实施发热门诊应急板房建设项目,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化发热门诊28个;实施基层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目前第一期多宝、张港、渔薪、汪场、多祥、马湾、净潭、卢市(住院楼)、石家河(住院楼)、皂市、侯口等11个乡镇卫生院项目已投入使用,九真项目正在进行装修及配套建设,第二期横林卫生院新建项目已开工建设。
  2021年以来,我市为乡镇卫生院配备移动DR9台、监护仪6台、心电图机6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4台、尿液分析仪2台、凝血分析仪2台、五分类血球分析仪5台、彩超11台、移动服务车配备26台,为全市村卫生室配备智能健康服务包596台。
  同时,在各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目前,有4家卫生院达到了推荐标准,20家达到了基本标准,极大改善了基层群众就医条件,提升了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我市还开展了与村共建村卫生室项目。按照“一村一室”要求,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全市每村建有达标村卫生室并配备了合格村医。
  强化专科建设提升医疗能力
  “免费服务很贴心……”9月的一天,拖市镇南河村村民张末香接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血压、血糖免费检测后发出感叹。
  为提升医疗能力,我市着力开展基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站建设工作,构建了以市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中心为核心、以基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站为基础、以村卫生室为前哨的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网络,对心脑血管疾病实现“早发现、早管理、早干预、早治疗”。
  截至9月20日,全市完成心脑血管疾病筛查44万余人次,已完成省布全年40万人次的筛查任务;汪场、蒋湖等2家卫生院基层卒中防治站已通过省级认证;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已经全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通过网上注册,岳口、汪场、拖市、竟陵等4家卫生院胸痛救治单元已经省胸痛中心联盟验收,通过认证。今年以来,基层医疗机构共开展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14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21例,有效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致死率。
  为尽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增强其发展后劲,我市大力推进医共体建设。医共体落实了5个统一:统一药品采购和配送、统一消毒供应、统一质量管理办法、统一实施远程心电影像检验、统一实施远程医疗。2022年1至9月,医共体牵头单位为成员单位开展远程心电诊断18115例、远程影像诊断15239例、远程临床检验137例、开展远程培训405场,下派专家135人……
  “我们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切实把办理过程作为推动工作、促进天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认真办理王秀容代表提出的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我市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进一步充实,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市卫健委将继续保持与人大代表的沟通联系,积极听取意见建议,努力推动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