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12日
母校三春晖 恩泽三代人
——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母校天中110周年校庆
文章字数:2453
  ◇杨虞芳
  山有玉而增色,言有文而传神。沉淀心中半个多世纪的往事如莽莽荒原之沙,视野因此变得辽阔渺远,炽热的母校情、师生情在历史的记忆里发酵,酝酿后醇厚醉人。呈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渐渐远去的那个年代的历史画卷,奉献给母校天中的是一腔赤诚的爱心。
  1962年8月,我随父母从福建省南平市迁回故乡天门,以福建省重点中学的学生资格插入天中学习。天中以宽广的胸怀和无尽的关爱,接纳了我这个远方归来的游子。尽管当时的条件很差,但老师们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爱生如子、体贴关怀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至今不忘。记得进校时,胡正烈主任亲自与我长谈,了解我的学习,询问福建的办学情况。杨其超副主任还测试我的俄语水平,征求我对教学的要求。领导亲切待生,使我忐忑不安的心平静下来,感觉到“回家”真好。
  我分到高一(1)班学习。班主任李德凤老师情注教圃、汗洒书山,三尺讲台勤耕,四季传递温馨,非常关心我,总是鼓励我,“发挥你的优势,克服你的弱点,你能行”这句话我终生铭记在心。母校的老师是一座座矗立在我们心头的丰碑,永远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们顿开我们心灵的茅塞,点燃我们思想的火花,催我们奋进,励我们成才。
  语文老师李光前副主任,渊博的语文知识堪称活字典,诗词歌赋、品味芬芳,对文章鞭辟入里的分析,彰显其文化底蕴;
  儒雅的彭先兆老师讲课充满激情和文采,三尺讲台、吞吐五洲风云,粉笔狼毫、点缀东方神韵,因材施教,匠心独运;
  数学郭章华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对我们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
  物理高必贵老师思路清晰的讲解,不经意间把我们引入力、光、电、机械的世界;
  化学尹本立老师对教材滚瓜烂熟,讲课有板有眼,答疑解惑,不厌其烦而又深中肯綮;
  政治姚汝泉老师,最善于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在简单中揭示事物的本质,于迷茫中,让你豁然开朗,心悦诚服;
  外语杨子坚老师,老成持重,精心教辅,因材施教,一视同仁,不是外教,胜似外教;
  历史李远勋老师纵论古今,滔滔不绝,引领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徜徉历史长廊;
  生物陶方荣老师让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破解大千世界的奥秘;
  体育马贞华老师充满青春与活力,受到同学们的青睐,曾一度作为朝气蓬勃的楷模被效仿……
  他们几近完美,不必苛求;她们德高才富,垂范后世,让我们终身景仰,终生钦慕。天中,完全征服了我,我也放下了人生地不熟的顾虑,很快融入了新的集体。李德凤老师在班上评讲我的优秀作文,并放在阅报栏展出,让我自信。我也被马贞华老师延揽为运动会的特刊记者、编辑、宣传员。我还是班篮球队的后卫,运动会的积极参与者,曾打破学校200米的校记录,一个算术本奖品保存了几十年。那是一个永远值得留念的时期,那是一个无法忘掉的年代。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学生又红又专全面发展。老师课堂教学讲练一丝不苟,学校严控作业数量和考试次数。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莘莘学子竞展风华,每天迎着朝霞晨练,晚自习前跳舞唱歌,师生同台、同演、同唱,自编、自娱、自乐。同学们在愉快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在享受中成长,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发挥到极致。感谢母校给了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1965年我进入高师学习,迈入教师行列。我曾在山区播火,在村野劳作,在湖滨摔打,在丘陵访贫,秉烛炬精神,在杏坛纵横,虽然没有彪炳史册的功绩,但也有雁过声声的留名。我一生谨记老校长邓仲禹的教诲,“争取又红又专,服务祖国人民”,哪怕征程曲折,哪怕步履维艰,俯首躬耕为学子,闪光尽在默默中。
  50年过去了,我们都成了蔼然长者,斐然君子,我们没有一刻忘记母校。20世纪80年代初,高中调整布局,县教委以加强竟陵高中班子为由,没有满足我回母校执教的要求,但古井①余韵、切切耳畔;西湖柳影②、依依梦中。
  1986年中考,儿子因几分之差与母校擦肩而过,我要儿子到天中学习,儿子却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让我埋怨、唠叨了很长时间。可喜的是儿媳却是从天中走出的大学生,给我很大的慰藉。已是高级记者的她,写出歌颂母校老师金升烈的文章《奉献之歌——介绍金升烈先进事迹》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也算我们一家对母校的一点回报,献上百年华诞的寿礼。侄儿在我的鼓励下,也考入天中,毕业于重点大学,他们是我们杨家在天中学习的第二代,实在可喜、可贺!
  1996年,孙女呱呱坠地时,我又许下心愿,培养第三代人进天中。在小学、初中都很优秀的孙女,在2010年中考前夕又面临升学的选择。好心的人介绍孙女到武汉外校、华师一附中就读。原初中学校也安排她考西安交大少年班,但我们全家观点一致,坚信小孙女到母校学习一样能圆梦。4月,她被保送到天中,我又如愿以偿。孙女感到无比激动与自豪,在天中保送生开学典礼上,她代表全体新生致辞,她说:“是天中办学硕果累累的名片,点燃了我寻梦的希望;是天中深厚的文化底蕴,给我提供了圆梦的舞台”。
  在庆祝母校百年华诞的日子里,即将迈入高三的孙女表示,要秉三乡宝地之灵气,扬学府天中之神威,以优异的成绩回馈天中新的百年!
  十年过去了。母校天中又迎来110周年校庆。正是在母校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下,牢记校训:求实、严谨、勤奋、进取,孙女自强不息,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标,不断地追梦、筑梦、圆梦,考入京城985大学。在校学习期间,各方面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毕业走上社会,她笔试、面试又以最优成绩应聘到用人单位,参加工作。得知母校校庆,孙女说:“母校三春晖,恩泽三代人。我常以著名作家刘绍棠《师恩难忘》中的名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为座右铭,不忘玉芷琼树天中栽,天门大开有人才。我要以优异的成绩,向天中建校110周年的校庆献厚礼,以满腔的青春热血铸造成国家昌盛的栋梁之才。”
  注:
  ①古井:即丹台古井,市重点保护文物,当时天中师生饮用水源;
  ②西湖:天中北院外湖边柳树林是师生晨练的地方,即西湖东南岸。现原公安局、法院、检察院一带。
  作者简介:
  1970年以来,先后在天门县小板高中、天门市竟陵高级中学从事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其主要业绩被百度搜索网收入个人词条:杨虞芳。
  退休后,写了多篇回忆求学、教学生涯中遇到的喜事、趣事、令人难忘的事的文章,发表在各级报刊杂志。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