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12日
家乡巨变
文章字数:1530
  ◇胡文强
开栏语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即日起,本报副刊开设“喜迎二十大 讴歌新时代”专栏,推出一批讴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讴歌蓬勃发展的新时代,讲述个人成长、家庭发展、天门巨变的文艺作品,充分展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传递昂扬正能量。
  镜头一:以前在农村随处可见低矮的房屋参差不齐散落在田间地头,一逢大雨家家户户“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泥泞的土路让村民出行苦不堪言,一脚踩在泥巴里,像是掉进陷阱让你欲“拔”不能,即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脚抽出来,那也是一身泥巴一身水,弄脏了衣服,伤透了心情。房前屋后垃圾满天飞,鸡鸭横行,粪便满地,稍不注意脚上沾满鸡屎,一路遗臭,让你难堪无比。
  镜头二:小时候,奶奶时常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对我讲:“我们小时候可穷了,家里七八个孩子,逢年过节才有肉吃,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米也不多,田里庄稼靠天收,遇到灾年还得挖野菜充饥。市场上卖的东西少之又少,品种单一,还要凭票计划购买。”
  镜头三: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一间瓦房、一张桌子、一块黑板、一根教鞭,凑成了当时最典型的农村学校,极为简陋。窗户没有玻璃,只有几张报纸贴在窗棂上。上课时,要忍受寒风刺骨的侵袭,呼呼的北风让片片瓦块颤抖不已。下课了,同学们在凹凸不平的操场上追逐嬉戏,斗鸡、跳房、打弹珠。
  改革开放犹如一声春雷,惊醒世间万物。中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座山,每条河,每一寸土地都日新月异。我的家乡——天门,也是如日中天、蒸蒸日上。
  现在我们的生活与以往相比真乃天壤之别,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一家比一家装修得富丽堂皇。我们村昔日砖木结构的土瓦土房,现在大部分都变成了钢筋水泥的小洋楼;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乡村小路,现在也变成了平整的水泥大道。去年我们村最抠门的老李爷子,也花几万元买了一辆四轮电动助力车,天天接送他的孙子孙女上学放学,再也不怕风吹雨淋了。每当看到别人羡慕的眼神,老李爷子总是一脸的骄傲与自豪。
  如今,智能化的手机让我们时常能与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沟通交流;小轿车成了人们走亲访友、旅游休闲的交通工具;天门新城那一幢幢摩天大楼,鳞次栉比,似与天公比肩;宽阔的状元路上,各种车辆南来北往、穿梭不停;两旁的人行道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超市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我总在想:改革开放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让我们在短短的四十年里就换了天地?
  现在祖国各地欣欣向荣,到处都在开发旅游景点,宣传名胜古迹。我们天门也不甘落后,在湖光潋滟的西湖修建了天下第一茶楼的“茶经楼”;重新规划、修葺了东湖公园,还设置了许多具有天门特色的民俗文化雕像,增添了许多游览设施。东湖和西湖的连通,更是吸引了天下无数的游客慕名而来,乘兴泛舟、水波不兴、品茶论道、好不惬意。真正是“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另外,天门城区还修建了许多功能馆室,比如“天门市博物馆”“天门青少年活动中心”“天门植物园”等等。
  让我感到变化最大的就是我们的农村学校,巍巍耸立的教学楼让人肃然起敬,电脑室、语音室、实验室一应俱全,宽敞明亮的教室书声琅琅,老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只需轻轻一触大屏幕,上面就会出现与世界同步的教学资源,方便、快捷、先进。一支粉笔写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农村的孩子也享受起城里娃娃的待遇,城乡差距越来越小。下了课,学生们在塑胶跑道上你追我赶,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后上不成体育课了。篮球场上,同学们你争我夺;足球场上,一个个生龙活虎。
  我的家乡——天门,一个正在不断创新发展的地方,一个我永不能忘却的地方。我祝福你越来越美丽,变化越来越大。
  (作者系天门岳口人)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