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27日
我和我的母校
●潘怀瑾
文章字数:1159
  走进天中时是芳菲四月,彼时春光潋滟,校门口的碧桃花肆意绽放,宛如铺开一层锦绣云霞;离开母校时是炎炎夏日,在“栀子花开呀开”的歌声中,在洁白清幽的芳香中,母校轻轻放开了环绕着我的臂弯,用宽厚的手掌将我托向澄澈广袤的天空。
  高考最后一科收卷铃响。我起身,和人群一起在监考员的催促下向外走,这一刻,高中三年的战斗真正意义上宣告结束——相邻考场的同班同学聚在一起,没有讨论试卷难易,没有讨论放假该怎么“狂欢”,我们安静地在楼道里等候。考生离场,我们迎着烈日走向等候已久的父母,大家互道“再见”。
  再见,我的高中;再见,我的三年青春。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处处皆有我的欢喜与忧愁;学校见证着我从高峰跌落,又从深谷爬起,一路起起落落,虽曲折但坚定地朝终点进发……
  以后学校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想象不到。但是我记得实验楼前热烈而深沉的紫红杜鹃;记得林荫小道一角的合欢花泛着淡淡的粉色——它悄悄绽放,但我站在四楼的楼道就能看到它;我记得那一排排整齐的桂花树,在某场秋雨之后,在潮湿的空气里氤氲甜蜜的暖香……
  景之所以是景,皆因情,皆因人。大学教授的课堂很精彩,可窗外似乎少了一个偷偷观察、贴着玻璃的身影,就是那个对你严厉而慈爱的人,一时竟觉得怅然若失。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但是却会时不时想起那些曾朝夕相对的人,那些一起奋笔疾书的晚自习,那些互相倾诉抑或难以言明的梦想……
  有人说,“我们不能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却依然对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怀有乡愁。”当我独在他乡,才会想起原来下晚自习后那一轮皎皎明月是如此温柔;才会想起自习课上偶尔抬起头看的那一眼天空是如此澄澈——我第一次尝到“乡愁”的滋味,它是浅淡的,也是经久不散的想念。
  蒋捷有词云:“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从来都是以在校学生的身份给校刊投稿,如今第一次以校友的名义给母校写一封情书,其实我只是单纯地想和母校依然保有紧密的联系,就好像我仍没有离开,就好像二十八班的教室仍有一个属于我的座位,借此慰藉自己对那个“更美好的世界”所保有的乡愁。
  六月,18岁的我们走向年轻的战场;九月,我们带着师长的殷殷嘱托奔赴远方。“栋梁砥华夏,桃李芳九州”。正值母校一百一十周年华诞之际,借《诗经·小雅·天保》的诗句来祝福母校:“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请依然守望在江汉平原的母校查收这一封来自岳麓山的思念与祝福。
  (作者为天门中学2021届校友)
  点评:这是独在他乡的作者写给母校天中的一封“情书”,天中如同初恋,情愫跃然纸上,思念刻骨铭心,行文优美细腻,感情真挚充沛。记忆中有一起朝夕相对、奋笔疾书的同学,有贴着玻璃悄悄观察、严厉而慈爱的老师,还有校园林荫小道一角的合欢、氤氲着暖香的桂花树……那是作者今生最难忘、最美好的青春岁月。
  (天门市融媒体中心副总编辑 胡卫军)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