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22年03月25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来佳茗似佳人
文章字数:1586
◇原乡小农
“明前茶,贵如金。”
茶圣故里天门,春意氤氲、桃李花开的白土山茶园。
精心采制的第一杯“明前茶”,带着春阳晨露的气息,有如仙山灵草翩然而至。
果然是茶中极品!
芽形优美,芽叶细嫩,色泽绿润,清香幽雅,“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皆俱,让人立时想起东坡先生的千古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
仅是观赏,也给人极高的审美感受。
再细细品饮,顿觉两颊生香,满口生津,回味甘醇,令人神清气爽,真有了“乘此清风欲归去”的境界。
春意盎然的时节,来到朋友和平的白土山茶园,有幸遇见这样的极品,真是人生美事。若三五知己相聚,泡上这样一杯“明前茶”,观色、闻香、品味、悟道,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明朝的朱权,在其所著的《茶谱》中,谓春茶“得春阳之首,占万木之魁”。陆羽在《茶经》中说:“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对应公历为3月、4月、5月)。”
对茶叶来说,这三个月中,有四个重要的节气:立春、春分、清明、谷雨。
最好的春茶,是春分至清明之间的茶,这就是“明前茶”。
懂茶的人都知道,由于各产茶区域的气候差异,“明前茶”,只存在于江南茶区。
而茶圣陆羽故里天门,就属于传统的江南茶区。
“明前茶”,是古人推崇的茶之极品。
无论朝贡祭祀,还是民间品饮礼送,均以“明前茶”为珍。
魏晋时期,“明前茶”开始受到推崇。唐代及以后,“明前茶”的地位如日中天。
唐代诗人李郢的《茶山贡焙歌》:“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表明春贡的“明前茶”,就是为了赶上朝廷的“清明宴”,而清明宴与清明祭祀是直接相关的。清明宴后,皇帝以茶赏赐大臣。
白居易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一诗中就道出了“明前茶”的珍贵:“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火前”,指的是禁火的清明寒食节令之前。
1751年农历二月,一生痴迷于茶、自言“君不可一日无茶”的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写下的《观采茶作歌》就推崇“明前茶”。
“明前茶”是稀缺珍贵的,自古以来它就是一种奢侈品。
正因此,它成了品饮者身份品位的象征。
清明之前,江南茶区的气温还较低,茶树在春分时节才开始萌芽,发芽数量非常有限,能达到采摘标准的茶叶数量也很少。
和平告诉我,一个非常娴熟的采茶工,一天大概也只能采一斤左右的鲜叶。经过筛选精制,一般四五斤鲜叶才能做出一斤成品茶叶。而每斤成品茶叶,通常得有60000个以上鲜嫩的芽头。
这稀少和珍贵,让“明前茶”的价值远远高于其他的茶品,尽显品饮者的奢华。
然而“明前茶”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的稀少,还在于它蕴含着“季节之精髓,时节之精华”。
在漫长的冬天里,茶树在严寒中煎熬,逐步聚集天地灵气,养分也在茶树内充分积累。
清明之前,缓慢生长的茶芽,叶绿素含量较高,色泽翠绿,叶质柔软,蕴含了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茶多酚等营养精华。
因为气温较低,少有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化学农药,茶叶的污染也降到了最低。
“明前茶”,的确是一年中品质最高的茶。
“明前茶”的品质,正契合了和平做茶的理念。
白土山茶园在天门市皂市镇白土山村,紧邻古老的皂市河。这里是大洪山和江汉平原的结合地带,烂石砾壤风化完整,矿物等养分齐全,土壤偏酸性,最适宜茶树生长。地方志记载,唐代时,这一带茶树种植面积很大,茶圣陆羽曾在此研习茶道,为著《茶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或许因为与茶圣是同乡,和平对茶和茶文化有很深的体悟。一段时间里,我总随他在武汉的各处茶室品茶,到山水田园间闲游,意欲寻一云山林泉之处,种茶做茶品茶,过东篱南山的生活。
最终他来到了家乡的白土山,和几个热爱茶和茶文化的朋友一起,建起了600余亩的白土山茶园。
以前我几次来到这里时,看到一群群农民在茶园人工除草,施有机肥和生物肥。“这是不是成本太高了啊?人工费这么贵,生物肥料价格这么高,能行吗?”
“要做就做高品质的茶。”他总是这样回应我的疑惑。
茶人都说,茶品如人品。当我品尝到白土山的第一杯“明前茶”时,对和平坚持的做茶理念只有两个字:
“信然!”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