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07日
革命路上的“老黄牛”
——记“天门好人”敬业奉献之星伍万源
文章字数:1659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谢婉静
  “勤笔耕耘,六十春秋”,这是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以下简称老促会)副秘书长伍万源的真实写照。
  这位拥有41年工龄、56年党龄,工作时长62年的老干部,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上退休后,继续发挥“笔杆子”的战斗作用,志愿到市老促会工作,倾情老区建设、造福老区群众,被人们称赞为老当益壮的老黄牛、老区人民的贴心人。
  桑榆未晚,夕阳正红。耄耋之年的伍万源仍然不知疲倦地为老区建设奋笔疾书、忙碌奔走,把一腔赤诚和汗水洒在老区建设的热土上。
  日前,伍万源获评“天门好人”敬业奉献之星。
  “笔杆子”的老区情怀
  1959年,时年19岁的伍万源从沔阳师范学校毕业,教书育人;
  1965年,调进中共天门县委办公室工作,勤政为民;
  2000年,退休后志愿到老促会工作,为老区人民鼓与呼……
  “我是农民的儿子,要当一辈子农夫式的耕耘者。”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念,伍万源退休后,来到刚成立的市老促会,通过一技之长发挥余热。
  “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饮水思源,我也要用笔杆子为老区建设谱写新篇,回报老区人民。”伍万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二十一年如一日,他坚持深入老区调查研究,精心思考伏案写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老区建设和扶贫工作当好参谋和助手。
  岳口镇北堤村是一片红色沃土,曾一度因为危桥和路难行的问题严重影响发展。在市老促会的走访调研和多方奔走后,经过改造的危桥变成了连接沟南沟北、连接民心的“连心桥”,坑坑洼洼的“泥水路”变成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全村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展现出新面貌、新气象……这是伍万源参与调研、服务老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文字工作是一份辛苦的工作。从文件的起草、校对、打印、分发,到反馈,伍万源一人担起了市老促会所有的文字工作。再苦再累,起早贪黑,干起来吃亏,干完了兴奋,干差了再来,干好了其乐无穷。”这是他拿来调侃自己的话。多年来,他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和各类讲话材料、文件、简报,并主笔编写了《红色沃土——革命老区天门市》,执笔谋划了《天门市革命历史纪念馆布展大纲》,特别是参与编制的《湖北省脱贫攻坚成果展览(天门篇)》,在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上大放光彩,让天门老区的形象走向全国。
  在市老促会工作的20余年里,他多次被省老促会评为全省老促会系统先进个人,授予“思源回报勋章”和“精准扶贫”奖牌,2020年被评为全国老促会系统先进个人,事迹被载入《全国老促会群英谱》。
  攻坚克难撰史书
  2021年6月,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湖北卷《天门市革命老区发展史》正式出版发行。这是老区人民向建党10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2017年,伍万源受组织委派,担任《天门市革命老区发展史》主编。“必须严格按照高起点、高站位、高质量、高精品的要求编纂。”为此,他反复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的重要指示精神,翻阅通读《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等重要参考书目,查找搜集50多个单位的资料,为把握好编纂的政治方向打下厚实基础。
  在时限上,他大胆将全国确定的节点2017年底改为2019年,历史时期由原定的3个时期改为4个时期,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变化。这一改变受到省老促会的高度认可,要求还未出版书的地方统一写成4个时期,并可将节点延续至2020年6月底。
  担任主编期间,伍万源的老伴病重,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他克服重重困难,一边照顾老伴,一边编撰写书,早起晚睡、加班加点,字斟句酌打磨书稿。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居家不闲,将写好的书稿反复推敲,并在疫情解封后第一时间将样品提交编纂领导小组和编委成员审读。
  对编纂纲要十易其稿,对形成书稿百遍修改。特别是进入审读阶段,他更是倍加细心,多方倾听修改意见,对照外地样书,去粗取精,综合修改,获得参审人员的一致赞扬。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庆祝建党100 周年前夕,伍万源被评为全省编纂《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已成过去,党的光辉永照我心。”伍万源表示,他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服务老区续写忠诚,为传承红色基因矢志不渝。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