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21年06月30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初心映照前行路 使命激励新作为
——全市组织工作走笔
文章字数:5451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吴述明/文 刘银斌/图
盛夏时节,万物并秀。
临近“七一”,位于杨林街道办事处杨林社区的党史文化长廊,成为我市党员群众热门“打卡”地。
长廊5月初完工,共设有党史学习教育展板30块,图文并茂展示我党从开天辟地到百年风华的辉煌历程,截至目前已经接待了20多个参观团。
“这块地是老党员肖仿舟等8户居民主动提供的。”每次介绍起长廊的建设,社区党支部书记万正兵总会骄傲地提起,“现在,党员做表率、讲奉献越来越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党的组织强起来,党员队伍强起来,党的工作强起来,才能凝聚起筑梦前行的磅礴伟力。
一叶春秋意,岁月话峥嵘。6月底,在喜迎建党一百周年的历史节点,记者进社区、走企业、访农家,感受近年来我市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软弱涣散党组织“跟上趟”“老陈,最近有大雨下,田里排水怎么样?”
“泵站、渠道正常了,没得问题。”“老陈”一边回答一边赶忙从屋里搬椅子,“彭书记来坐会儿,喝杯茶。”
这是记者6月25日在干驿镇杨巷村看到的一幕。对话的主人公是村党支部书记彭文峰和村民陈义仿。
要说放在两年前,这样的场景是绝对不可能有的。彼时的杨巷村,可谓党心失聚、民心失散;场所稀烂、上访不断;怨事频繁,财务混乱,两名村主职干部甚至直接甩手不干。
发生了什么,让干群关系完全变了样?
2018年起,市委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书记工程”、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坚持以上带下、上下联动、合力攻坚,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市委组织部对村“两委”班子进行“高配”,从市乡机关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干部,担任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彭文峰就这样从镇机关来到了杨巷村。
“配齐班子,规范村议事决策规则,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上任伊始,彭文峰首先抓党建、带队伍,村党组织渐渐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
走访调研。两件事村民反映最强烈:23名“田霸”以极低的价格承包了村集体700多亩耕地;沟渠泵站20多年没疏洗、维修,成了摆设。
迎难而上。堵路、威胁、贿赂……“田霸”们手段层出不穷。彭文峰争取纪检、政法、国土、财政等部门支持,摆事实讲道理,与其作坚决斗争,“一个多月时间,大大小小的会都开了不下20次。”最终成功收回700多亩耕地所有权。
紧锣密鼓。村级投资26.6万元,疏通全部排灌沟渠;在市水利局支持下,将杨巷泵站整修一新。
“新来的村干部有两把刷子。”村民们竖起了大拇指。杨巷村党风、民风为之一变。
清理“三资”,土地承包不再“打乱仗”;
改善环境,新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发展产业,虾稻共作、鱼藕共生特色种养面积达2300余亩;
兴办实事,农户养鸭造成水污染,与邻里矛盾不断,村干部及时请相关部门帮忙重新选址,完善治污设施。
……
两年间,杨巷村步入发展“快车道”。
改变的,不仅仅是杨巷村。近年来,经过市委大力整顿,先后有133个矛盾突出、问题严重的“后进”村得到不同程度的转化提升。
摸清底数,找准症结。市委组建调研专班,采取“一走遍四必谈”的方式蹲点解剖麻雀,对全市软弱涣散村逐村形成调研报告、问题清单、整顿建议。
聚焦问题,完善制度。坚持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农业、水利、交通、住建等部门联动协同,乡镇党委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重点从基层组织建设、生态环境整治、土地发包延包、农村“三资”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着手,“一村一策”,制定个性化整顿方案。
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先后调整软弱涣散村“两委”干部106人,在政策、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向基层倾斜。
为了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整顿成效,我市连续多年将提档升级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列入市政府“十件实事”,投入资金近2亿元,按照“一村一景”标准新建、改扩建224个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农村“红色阵地”面貌大幅改观,还大力开展村级党组织“为民服务办好十件实事”和财务流水账公开,解决了一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党员干部队伍有战斗力
6月25日,省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我省计划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各级驻村工作力量于7月底前派驻到位。
落实省委精神,我市明确:把最能打硬仗的同志派到乡村振兴主战场。
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事业发展,关键在人。
近年来,疫情防控一线的鲜红党旗、脱贫攻坚战场的忙碌身影、防汛抗旱前沿的夜夜坚守,基层组织建设的桩桩实事……一幕幕,一帧帧,汇聚成我市鲜活难忘的组工群像。
战疫中,23000多名党员干部全覆盖下沉社区和村。战洪中,万余名党员带头值守险工险段。战贫中,选派170多支驻村工作队、119名第一书记、643名驻村队员,沉到一线。
越是危难时刻,越见忠诚担当。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大战大考中践初心、担使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
坚如钢铁的先锋队伍是怎样锻造的?
突出政治标准全面考察干部。聚焦“两个维护”,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树牢实绩导向,强化一线考察识别,实行下沉社区评价鉴定、党组签字推荐、事迹登记备案制度,把干部“肖像”画得更准、描得更全。
突出学习教育全面培训干部。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推动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近年来,举办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班54个,培训8500余人次;持续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先后培训村干部11253人次。
突出事业为上选拔任用干部。坚持以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导向,注重选拔使用实绩突出的勇将、闯将、干将;加强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积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招商安商、信访维稳、生态环保等“一线主战场”墩苗打磨,经风雨、见世面。
突出从严从实管理监督干部。持续抓好“两项法规”贯彻执行,对22名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开展重点查核与随机查核;严格因私出国(境)备案管理,强化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运用,常态化开展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精准审慎实施提醒、函询、诫勉。
突出关心关爱正向激励干部。对90名受处理处分影响期满的干部进行综合评价予以重新任用,对受到不实举报的10名同志澄清正名继续任用。落实乡镇机关公务员乡镇工作补贴,激励干部感恩奋进。
“党建+”成为引领发展新动能
6月26日,走进卢市镇兵铁村,蓝天白云掩映下,处处生机盎然。
新建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位于竟钟线主干道公路旁,灰色的建筑简朴而不失大气,服务大厅、会议室、接待室、医务室一应俱全;文体广场平坦宽敞,绿化景观错落有致。
“以前村委会‘蜗居’在一个简陋的小平房里,群众去了都没地方下脚。”村党支部书记刘同义介绍,新场所建成后,村里大小活动,党员群众都积极参与。
重温入党誓词、开展集中学习、通报财务流水账、商议村级重大事项……党员在每个月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找到“荣誉感”“动力源”。
办理大小事务,看病买药,到广场跳舞、健身、娱乐,村民在服务中心找到获得感、幸福感。
红色阵地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9组的张新双老人行动不便,子女也不在身边,得知他需要办理残疾证,村干部主动上门服务”。
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近年来,我市坚持运用“党建+”的理念,做到党建工作、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统筹谋划、齐头并进,各项工作都取得积极进展。
我们看到,在社区治理第一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主动作为、创新实干。
“您好,这里是‘一键通’服务平台,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在竟陵街道办事处新城社区,“一键通”成为广受居民欢迎的热线电话。
“‘一键通’就像一个遥控器,如果老人在家中发生意外,只要按下红键,就可以得到紧急救助,按下绿键,就可以获取家政服务、理发、家电维修等生活服务。”新城社区党委书记彭浩容说。
新城社区占地1.8平方公里,共8656户3.1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100余人。为了能及时解决居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新城社区运用“党建+”模式,依托互联网及“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平台,开通全民呼叫服务,创建“一键通”社区管理服务体系,24小时为居民提供紧急服务和便民服务。
我们看到,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敢于担当、无私奉献。
正是瓜果飘香的时节,皂市镇汉宜公路附近,风城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大棚基地里,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有2万平方米的钢构调温育苗、观赏大棚,21万平方米标准钢构大棚,育有葡萄、梨、桃子、橘子、桑葚、火龙果、西瓜、甜瓜、圣女果等,都由省农科院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
“项目2017年落户,发展势头不错,现在每天都能吸纳60多人打零工。”泉堰村党支部书记胡金凤说。
四季瓜果、肉牛养殖、优质水稻……近年来,泉堰村特色产业多点开花,村集体每年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
早先,因为地处丘陵地带,水源条件较差,泉堰村的经济基础也曾全镇垫底。2008年,胡金凤和村里一班人看准建设武荆高速公路需要部分村民搬迁和土地整理的契机,决心按照“统筹发展、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综合整治”的原则,实施村庄集并,打开了发展的“新世界”。
“现在已经改造完成5个村民小组,新增耕地900多亩。”胡金凤介绍,“村庄集并为我们腾出了发展空间,引进市场主体又引导群众解放了思想,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我们下一步要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村“两委”一班人充满干劲。
我们看到,在利企便民最基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扑下身子,用心用情。
近日,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开药店、饭店一事联办”服务窗口,市民王女士只填写一张表、跑一次路、提交一套资料,就成功办理了开饭店所需的证照。
“所有市县级事项全部承诺最多跑一次,目前全市九成政务服务事项均可实现网上办理。”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机关党支部书记、副局长甘文涛告诉记者。
该局扎实履行党建工作“一岗双责”,统筹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和“互联网+监管”等改革前沿任务,由支部委员牵头组织课题攻关,与专家教授、业务骨干、技术公司协同发力,探索工作路径,制定推进措施,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
同时,探索实施服务项目新模式,打造了以市投资代办服务中心、乡镇(园区)安商服务专班、市审批服务专家、“资料员式”代办员为主体的“四维一体”代办服务体系,着力当好项目服务“四员”(项目推进辅导员、项目代办服务员、项目建设信息员、项目落实监督员)。
人才强市战略稳步推进
先后引进200多名工程、环保、规划、金融、信息等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到事业单位工作,其中硕士、博士占60%以上。
大力实施123企业家计划、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计划、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名师工作室”等人才工程,培养培育各类人才900多名,20多人入选省级人才工程。
全面深化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医校合作,争取省级选派“科技副总”、院士专家企业行、博士服务团高端专家30余人到我市企事业单位服务。
人才创新创业超市完成升级改造,为企业家、人才、创客提供全方位“双创”服务。
……
这是2019年以来我市人才工作成绩单。
“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各行业领军人才。”在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我市对人才求贤若渴,但高端创新人才难引进、难留住,怎么办?
引进培养并举,做大人才总量。坚持以用为本、突出需求导向,重点面向985、211院校,引进紧缺专业和硕士以上人才到事业单位工作;为实体经济引进全日制硕士、博士发放安家费和学位津贴,每年发放两项补贴近50万元;突出教育、卫生、企业等领域,实施名师培养、企业家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人才工程,培养扎得下、留得住的本土人才。
广泛搭建平台,激发双创活力。全面加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投资400余万元升级改造人才创新创业超市;青创电商孵化器、华中科技大学竟陵众创空间、天门科技城等省级平台集聚国家特聘专家、湖北特聘专家和各类高端人才近百人;注重柔性引才、柔性用才,红日子农业、益泰药业、天门纺机等重点企业,天门中学、天门一医等事业单位与一批高校和医院开展人才合作;鼓励全民创新创业,开展“创业明星”评选表彰,支持办企业、做实业、干事业。
优化人才环境,加强团结引领。建立市级领导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走访慰问专家人才,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问题;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天门人才苑280套单元、装修改造人才公寓156间套房,配备全套生活设施,让引进人才“拎包入住”;注重人文关怀,针对青年人才交友难、成家难的痛点难点,打造江汉青年论坛平台,帮助青年人才学习成长、交流交友、干事创业;出台人才与公职人员夫妻两地分居管理办法,为10余名青年人才解决人才夫妻异地分居、工作生活不便难题。
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正催生出人才价值得到体现、能力得到发挥、活力得到释放的可喜局面——
湖北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王德志,正在为天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庄品健打造智慧农业环境监测和可视化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人工智能种植模块,全程溯源模块、新零售系统、粮食交易平台和“AI”大数据中心。
武汉纺织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红军教授在稳健医疗已确定了4个研究课题,包括长度、细度及强度等纤维物理指标对水刺缠结效果影响探讨;全棉水刺无纺布布面柔软及蓬松度的改善,及成形纤网结构定型的稳定性探讨;产品外包装疵点检测与排除的方案;布面纵横强力比的改善,在纤维性能上或加工技术上如何突破等。
会当建功立业新时代,恰是百年风华正茂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组织系统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初心使命,发扬“三牛精神”,为天门加快建设城市美、产业强、生态好、民生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宜居宜业之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