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28日
树高千尺不忘根
——访“天门好人”助人为乐之星赵艳兵
文章字数:1308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谢婉静
  从田埂上走出的创业者,到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再到反哺家乡的爱心使者……一路走来,他多次捐资助力家乡建设,造福乡邻,用满腔热爱和行动书写新时代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在渔薪镇张蔡村,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干部群众赞不绝口。他,就是河南省湖北商会常务副会长、郑州天门商会荣誉会长赵艳兵。
  吃水不忘挖井人
  1972年,赵艳兵出生在渔薪镇张蔡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同那个年代的许多年轻人一样,他感受过生活艰辛、囊中羞涩的窘困,也经历过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无助。20世纪80年代末,为改变家庭命运,赵艳兵和村里的同伴们一道加入了外出闯荡的大军。
  “镇上最早出去的那一批人都是做小吃餐饮的。”循着前人走出的路,赵艳兵把目光锁定在小吃餐饮上。创业之路艰辛而曲折,他卖过油炸饼,开过包子店,吃过早出晚归的苦,也受过风吹日晒的累。
  随着各种小吃的兴起,小吃餐饮市场被越来越多的创业大军瓜分。赵艳兵另辟蹊径,看准郑州学校学生资源丰富的特点,决定经营学校食堂和超市,从此迎来人生的重大转折点。赵艳兵成立了一家餐饮公司,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靠着坚毅勤劳和善抓机遇,经过几年的打拼,公司发展日趋壮大。
  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赵艳兵,记挂着故土乡亲。正如当初循着前人的路投身小吃餐饮行业,他主动把自己经营学校餐饮方面积累的经验和资源分享给同村的兄弟姐妹。很快,以张蔡村为发源地的学校餐饮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村里的整体经济实力也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慢慢地,不只是本村人,周边村、镇,甚至干驿、彭市等地的人也慕名而来,向赵艳兵请教。他热情地带着大家看模式、教经验,整个经营模式辐射至全镇乃至全市,不少人沿着他的轨迹,走上致富路。
  回报家乡赤子情
  镜头一:站在渔薪镇张蔡村微景观施工现场,拓宽的水泥路向前延伸,一眼望不到尽头。
  镜头二:春风中、暖阳下,不久前在道路两旁种下的一排排桂花树新叶繁茂。
  镜头三:在村里的小广场上,随着舒缓轻快的音乐响起,村里的妇女三五成群,跳着广场舞。
  三个镜头,从道路建设,到村庄美化,到文化生活,村里的这些变化都离不开赵艳兵的出资出力。该村党支部书记熊芒说,张蔡村这些年的发展离不开以赵艳兵为代表的在外创业人士的帮助,目前村里的基础设施基本上都是他们投资兴建的。
  这并不是赵艳兵第一次为家乡建设捐款。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5年,困扰了张蔡村多年的通村公路终于通车了,但实际修建的里程却比原计划多了近1.5公里。出资修路的赵艳兵考虑到张蔡村的具体地理环境,额外在高明村(现在叫习家口)、万董村、董塌村修了近1.5公里的公路,彻底改变了张蔡村交通闭塞的面貌。
  2016年,天门遭遇特大洪灾。时任郑州天门商会会长的赵艳兵带着救灾物资,第一时间赶回家乡,组织小皮划艇挨家挨户为村民们送去粮食、蔬菜和食用油等物资,直至洪水退去。
  去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得知镇里防控物资紧缺,因疫情滞留在老家的赵艳兵满心忧虑。他立即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联系防护用品,几经辗转,终于将一批价值近3万元的口罩、消毒水、防护服送到镇上,并捐资10万元助力抗疫。
  树高千尺不忘根。对赵艳兵来说,天门就是他的根。他为家乡做了很多事情,但想要做的还有更多!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