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15日
来自服装产业的报道——
小小社区里,一年发出200多万件服装
文章字数:1558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彭丹 吴述明
  4月6日上午7时30分,天门高新园长湾社区居民杨静容吃完早饭,忙完手头的家务活,才不慌不忙地出门。她打工的服装厂就在社区里,步行仅两三分钟。
  一到厂里,杨静容就直奔工位,上腰、贴兜、侧缝明线……虽然进厂时间不长,但她干起活来已十分利索。
  杨静容务工的地方叫彩虹服装加工厂。在3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几十台缝纫机和一堆原料布匹、成品服装码放得整整齐齐。
  “像这样的服装加工厂,我们这里已经有100 多家。”社区相关负责人吴佳文说。
  一年200多万件服装从这里发出
  长湾社区属于城郊社区,原住居民大约1600多人。虽然面积不大,但这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近两年,市政府还在社区附近引进了物流公司。
  产业“水到”,只待“渠成”。
  去年以来,天门籍在外服装老板返乡创业热情高涨。长湾社区因其良好的区位条件,很快成为老板们眼中的“香饽饽”。“回归势头太猛了!”吴佳文感慨,一年时间,这里就聚集了包括服装加工厂、面辅料厂、裁烫房、服装电商企业共133家。
  “这里房租便宜,生产成本比广州要低很多,回来创业是对的!”彩虹服装加工厂老板姚磊分析,目前,服装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多品种、少批量、快交货”,随着电商、物流迅猛发展,这些在天门都能实现。目前,他的加工厂已形成从裁剪到制衣再到包装发货的“一条龙”生产线。
  彩虹服装加工厂在社区的东头,往西走,几乎每家房前都竖着各式各样的招牌,居民小楼变成了一个个服装加工厂、各类服装辅料、电商企业的门头店铺,缝纫机运行的“哒哒声”不绝于耳。
  社区最早落户的添之桐服装加工厂刚刚完成重新装修,新添了不少设备。“从最初的单人独干到现在能吸纳30多人就业,我也是乘上了社区服装产业发展的东风。”老板项晴说。
  吴佳文介绍,据他们统计,社区的服装加工厂一年大概能出货200多万件,销售额超过6000万元。
  600多劳动力端稳就业“饭碗”
  “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打工赚钱,太方便了。”在彩虹服装加工厂,30多岁的张亚运手中布料翻飞,头也不抬地说。
  张亚运介绍,为了方便照顾在附近上学的孩子,去年,她在长湾社区租了个两室一厅。但是孩子每天上学后,自己在家里没事干。“试过出去找工作,不是太远就是时间太紧,顾不过来。现在好了,在社区就能打工,时间灵活,能照顾到孩子,每个月还能挣4000多块钱。”
  在长湾社区,与张亚运情况相似的,不在少数。原来,该社区紧邻几所中小学,不少学生家长选择在该社区租房陪读。充足的劳动力和旺盛的就业需求为服装产业在长湾兴起就好比“瞌睡遇到枕头”。目前,社区的服装产业带动了包括社区居民和陪读家长在内共600多名劳动力就业。
  “前几年,为了挣钱,大半年才回趟家。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一个字,好!”社区居民李文静说。
  吴佳文坦言,社区很多在外打工的居民都想回来,之前因为没有大的产业,留不住,现在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
  既收租金又打工 居民有了双收入
  在另一家服装加工厂里,50岁的张新仿正在忙着裁剪布料。“我既收老板的租金,又给老板打工,有两份收入。”张新仿说。
  张新仿是长湾社区4组居民。去年,他把家里的住宅楼一楼出租给了这家服装加工厂,面积大概120平方米,一年租金一万多元,老板又反过来请他做裁剪工,每月工资5000多元。“算下来一年收入有将近8万块,不比在外面打工差。”张新仿脸上掩不住高兴。
  “一年到头门紧闭,春节回来灰满地。以前,家乡的房子对打工人来说就是过年住几天的‘旅馆’。”吴佳文说,“现在,不少居民选择像张新仿一样留在家里,既收租金又为服装厂打工,一举两得。”据社区统计,这100多家服装企业一年能为社区居民带来租金300多万元,拓宽了居民的收入渠道。不仅如此,每年还能为社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30万元。
  眼下,随着服装加工厂的增多,面辅料、电商、快递等服装关联企业也闻风而来,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