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21年03月22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彭家垴党小组的诞生,点燃了天门革命的火种
文章字数:915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进程,武汉成为支援北伐的集聚中心,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此期间,天门卢市彭家垴的彭正浩在汉读书,并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冬,彭正浩回到家乡,在彭家祠堂内开办了一所平民夜校,他白天与农民一道下地劳动,晚上教青年农民学习文化知识,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彭正浩兴办的平民夜校武装了一批青年农民,又通过他们纷纷去影响教育其他农民兄弟,使受教育面迅速扩大,在农民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1925年夏,彭正浩利用学校放暑假的机会,再次回到家乡,在彭家垴和卢市集镇,通过秘密活动,在青年学生、进步教师和医生中,组织起了天门地区第一个进步团体——荆江学会。在彭正浩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荆江学会成为天门一批有志青年探讨社会改造,宣传马列主义学说的早期阵地,彭家垴和卢市成为天门革命运动的发源地。
1925年冬,在彭家垴的一间农舍里,彭德普、李桂山、彭想清、李子昌等人,面对党旗,庄重宣誓。自此,天门县有了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彭家垴党小组,最初有党员五、六人,次年初春改建为支部,书记先后为彭德普、李子昌,党员发展到14人。同时,卢家口也建立了党小组和支部,组长、书记为杨耀庭。两个支部建立后,天门地区国共合作形势初步形成。
1926年4月至9月,在共产党组织极力推动下,先后在卢家口建立国民党区分部和县农协筹备处。以此为掩护,相继在全县又建立起四、五个中共地方党小组和支部,党的组织在天门得到发展。根据湖北区委指示建立中共天门县特支,彭正浩为书记,不久,将卢市国民党区部改为县党部,推举喻正清为负责人,党委大多为共产党员。北伐军攻占武汉后,天门特支和县党部组织农民自卫队配合北伐军先遣队,一举攻克天门县城,成立国共合作的县政府,1927年2月天门工农运动达到高潮,天门特支改建为中共天门县(部)委,全县党支部发展到10个,有党员120多人。县总工会、县农民协会、共青团、县妇女协会会(团)员发展到近10万人,其中农协会员就有5.7万人。“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斗倒土劣”的标语口号遍布城乡。当年的《汉口民国日报》报道:“卢市是天门革命的策源地”,实际上确认天门地区的革命火种是从彭家垴开始点燃的。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