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09日
我国科学家研究联盟揭示新冠肺炎免疫学特征
文章字数:818
  据新华社2月8日电 认识和理解新冠肺炎发病机理对其诊疗与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由我国科学家自发组织的研究联盟通过建立新冠肺炎单细胞转录组大队列大数据,揭示了新冠病毒存在新的感染机制和在不同疾病发病阶段机体免疫反应特点。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日前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催生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发现。然而,该技术在新冠肺炎研究中的应用因其成本高、样本量小,存在统计效力、结论普适性不足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难题,我国10多个省市40多家医院、大学和研究机构在2020年5月自发组建了“新冠肺炎单细胞研究中国联盟”,协同建立新冠肺炎单细胞转录组大队列大数据。联盟共获得196个新冠病人的284个样本近150万个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并迅速完成了对数据的整合与分析。
  研究发现,除了传统认为的呼吸系统上皮细胞以外,多种免疫细胞中被检测到新冠病毒核酸序列,提示病毒在这些免疫细胞中曾经发生过活跃的转录与复制,也就是不能排除免疫细胞也是新冠病毒宿主细胞的可能。这可能是新冠病毒区别于SARS病毒的重要特点,也可能是新冠病毒具有较强传染力的原因。
  这一发现与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细胞具有较强的干扰素反应一致,并且通过对新冠病毒S蛋白进行组织切片染色得到了证实。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病毒受体ACE2在免疫细胞中几乎不表达,提示新冠病毒可能存在潜在的新受体来感染宿主细胞。
  该项研究的参与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所院长程涛认为,这一研究成果为揭示新冠肺炎发病机制和免疫特征提供了新认识和新线索,对于从免疫细胞角度寻找新冠肺炎的干预靶点和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新冠肺炎单细胞研究中国联盟”的成员单位包括北京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广州生物岛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陆军军医大学等单位。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