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21年01月01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乡,永远的乡愁
向金祥
文章字数:1214
这些日子,我一直为一本新书着迷。它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描写着家乡一草一木、点滴往事。我却被这部书里的故事和所抒发的人文情怀深深感动。
作者陈艳萍,书名《故乡的女儿》。这本书是陈艳萍年少时代的经历实录,也是她深沉思考、激扬文字的情怀之作。她以一篇篇精彩的文字,展现了不平静的时代里乡野清新的风,这是在异乡永远感受不到的。那一望无际的田野,六畜兴旺的村庄,五谷丰登的欢乐,周而复始的生活;那些零零碎碎索然无味的琐事,朝朝夕夕千遍万遍看过的草木,絮絮叨叨妇孺皆知的往事,家家户户平淡如水的日子成为她不尽的写作源泉,变成笔下活色生香的文字,成为一幅幅精彩的画卷。
十四五岁,陈艳萍到省城武汉打工,后来在武汉成家立业。2008年,她踏上了追寻文学梦的新征程。她写游记,写读书笔记,写生活小品文,记录身边的风景。2016年,她决定写一部书回报故乡。她用谈家常式的行文风格,说故乡的风俗、风景、风物、食物、人情、地理。她的每一篇描写物的文字里都有人,每一篇描写人的文字里都有景有情,赋予了家乡古老文化以新的活力。这些文章,都发表在她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心然的原香”里: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那些记录“乡愁”的散文发出后,立即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清新的文风得到了读者们强烈的共鸣,并激发了游子们对于家乡最真挚的怀念。
她写故乡食物的散文,所写的都是美食家笔下未曾道过、不为饕餮之徒看重的乡野的、质朴的食物。如篙芭、锅盔、石磨米粉、油盐豌豆、鲊辣粑、喜团、豆渣粑之类。她常用“暖老温贫”描写这些食物的属性。食物唤醒家乡和童年的记忆是贫寒和温暖的。吃米粉呛得一脸,放学路上偷吃蚕豆,推石磨磨豆浆、米粉,诸如此类一桩桩的食物记忆写的不只是她的童年,也是一代人的童年。
她的作品充满了人性美、人情美。《我的豆芽爷爷》,写待自己如己出的不是亲爷爷胜似亲爷爷的“豆芽爷爷”,用豆芽抚育“我”长大,人情、人性的美亦如豆芽的萌发;《绝望的奶奶》,写奶奶的“绝望”深处正是“我”悄悄体察到的人性的“希望”;《秋妈妈》,写她到秋妈妈家“蹭母爱”,灯下捶着黄豆的秋妈妈让她明白文化和艺术与生活、与人,如此近,如此美。
《故乡的女儿》,书名朴实而又有一股天生的执拗。她的文字,是当代网络文化流俗中的一股清风。她是皎皎明月,而非灼灼风华;她是芊芊小草,而非艳庭红花。她芳香独特,沁人心脾。她的每一个字,词,段落,都是心迹的坦诚交代。她的每一份情感,都发自内心,像暗夜的灯火,给同路人以温暖和警醒。
乡愁,是中国人对故土山水人文的悠长眷恋。中国人的家风,是从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那时吹来的。千百年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村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故乡的女儿》这本书,是陈艳萍写的,但不只属于她。它是故乡走出的,千千万万的儿女们共同的心声。
我希望更多的普通人拿起笔来记录和书写,把记忆留住、乡愁留下。
(作者系天门人)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