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31日
优生态,擦亮全面小康的绿色底色
——三论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
文章字数:1098
  ●本报评论员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开创绿色天门新局面。
  “十三五”期间,经过艰苦不懈努力,我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在环境质量改善中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强。但应当看到,当前各类环境问题依然突出,治污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有不少“难关险隘”要攻,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还有不少顽瘴痼疾要治。坚定不移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擦亮全面小康的绿色底色,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天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必须不折不扣完成,不能有任何松懈。“十四五规划”,对绿色天门建设作出新的部署,契合时代要求,关切人民期待。
  要把生态保护与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紧盯“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长江大保护、河湖生态保护修复、“绿满天门”扩绿提质行动等重点,齐心协力,持续发力,一场战役接着一场战役打,一个难关接着一个难关攻,不犹豫、不退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擦亮全面小康的绿色底色。
  要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一方面必须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推进传统产业向绿色化、低能耗方向发展,加快构建绿色经济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必须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不断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大力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
  要着力完善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制度。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是全党和各级政府的政治责任、政治任务,各地各部门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健全环境治理监督体系。突出监督管理帮扶指导,强化对企业的环境信用评价,发挥好环评源头管控作用,增强环保服务能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硬约束和帮扶服务强激励的有机统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全领域、全地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将绿色生态视作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我们一定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我市良好形象的发力点,一定能开创全面建设城市美、产业强、生态好、民生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新局面。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