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15日
董北俊:从餐饮业主到中药材行家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潇潇
文章字数:1090
  4年前,他是一名餐饮业主。因为看中了中药材种植的广阔前景,从没种过地的他,过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如今,他俨然是个中药材专家,提起白芨、白芷等中药材的种植方法和功效便滔滔不绝。他就是市聚福嘉中药材驯化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董北俊。
  说干就干建药材大棚
  2017年小麦抽穗时节,蒋场镇官河村的董兰俊、董北俊两兄弟把自家地里小麦全拔了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镇。眼看着即将收获的小麦被毁,村民们议论纷纷:“太败家了!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董北俊以前长期在外从事餐饮行业。这一年,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他与哥哥回到了家乡。把地里的小麦全部拔光后,他们用了5天时间,投入100多万元,在原来的土地上建起了12个药材驯化大棚,主要驯化和种植白芨、元胡、浙贝母、丹参等中药材,经大棚驯化的药材苗就近移栽到旁边的田地里。
  “对于中药材种植,我们刚开始一窍不通。”董北俊说。但经过考察,当时中药材市场火爆,再加上家中亲戚的“引路”,让董北俊下定决心,与哥哥一起创办了中药材驯化种植专业合作社。不懂技术,他就从外地高薪聘请技术员,还在亲戚的牵线下,与浙江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中药材收购长期合作协议。
  董北俊通过土地流转、长期租赁等方式,流转土地百余亩,统一种植、收获、销售,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还吸纳本村剩余劳动力在合作社打工就业。这一年,合作社发展社员70余人,其中低保户近30人。
  百折不回勇闯创业路
  创业第二年,董北俊就接连遭受雪灾、死苗两次打击,损失惨重。然而这些并未阻止他的创业步伐。
  2018年1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压塌了董北俊的3个驯化大棚,棚里正在驯化的药材幼苗很多都冻死了,损失约60万元。“只能想办法应对,能救的尽量救。”董北俊购回了大棚撑杆,拆掉倒塌的大棚重新搭建。他吸取以前的大棚支撑力不够的教训,再建大棚时,把柱子、撑杆的数量都增加了,还横向增加了至少4根拉杆,形成“米”字状,让驯化大棚更加坚固。
  祸不单行,同年夏天又发生了旱灾,董北俊只得用井水来浇灌药材苗。这仅有的一次井水浇灌,却因水的酸碱性问题,又让药材苗死了近半,损失约40万元。连续两次损失让董北俊意识到,自己必须刻苦钻研中药材种植技术。年过半百的他,又一次拿起课本,像个学生一样认真学习,还多次到外地的合作社观摩学习种植技术。长此以往,他的笔记本积了一大摞,而他也从一个没种过中药材的门外汉,变成了一名行家里手。
  如今,董北俊的合作社已成功流转土地500多亩,建成了用于药苗直播和驯化的钢构大棚16个,并安装全套自动喷灌和远程监控设备。今年,合作社还将扩建中药材鲜货大晒场,配套建设中药材烘干车间等。创业路上很艰苦,但董北俊始终坚持梦想、勇往直前!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