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22日
《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
从宏观的大写意到严谨的工笔画
文章字数:1230
  汉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和族群融合的重要时期,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始终影响着中华文明发展的进程。其中,中华文明的对外传播和外来文明的入华融合是两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近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葛承雍的《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五卷)正是相关重要学术成果的结集。
  全书分为《交流卷》《民族卷》《艺术卷》《宗教卷》《胡俑卷》,集中探讨汉唐时期中华文明与外来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尤其是外来文明如何伴随胡人进入中原逐渐影响汉地的思想、文化、艺术、风俗,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体现中国学者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性与高水平。
  “从宏观的大写意到严谨的工笔画。”文物学家、考古学家孙机在该书推荐词中如此评价。历史学家、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蔡鸿生谈到葛承雍的研究时指出,“他对新文物和旧文本所作的阐释,使研究对象更加物质化和更加精神化。”
  《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围绕“汉唐记忆与丝路文明”“胡貌汉魂与异域文明”“唐风胡俗与丝路艺术”“唐三夷教与外来信仰”“唐人胡俑与外来文化”五个主题展开。其中,很多研究都秉持“新文物”与“旧文本”相印证的思路,利用中国大地新发现的出土文物进行开拓性研究,这些成果首次发表后都曾引起国际宗教界学者的重视与转引。书中汇集了作者有关胡俑的部分研究成果,对胡人眼睛、驾车胡夫、驼载穹庐、胡汉马球等细致入微的解析,对负囊胡商、袒腹胡人、胡人猎师、髯胡乐手等异域造型的诠释,以文本结合出土的壁画、器物、传世绘画等,赋予墓中无声之物“活”的艺术生命,复原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立体地再现了中古时期胡汉文化交融的社会风貌。
  该书作者葛承雍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特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唐文明、丝绸之路、宗教文物、艺术考古、古代建筑等。他在研究中始终强调:考古是先导,史学是基础,文学是羽翼。就是要充分利用考古新材料,运用史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史学与文学资料,善于吸收文学表达方式,将问题研究清楚,表述明白。
  由于工作关系,葛承雍多年来深入考古现场和文物库房,参与众多文物精品展的策划工作,经眼的文物林林总总,不计其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件物”是他几十年来工作的真实写照。在这一过程中,葛承雍建立起自己的研究体系,产生了对中古时期胡汉交融问题的认识脉络。通过“文字与文物”“廊道与线路”“叉口与中心”,反思多元与碰撞后中国文明曾经达到的独特高度,了解欧亚古国与古代中国或隐或现的文明联系,其成果既对十字口文明圈辐射有理智启迪,也证明文化交流是人类通向文明之路的必然征程。作者尝试从历史中唤起人们的文化记忆,通过文物、文字和古人的灵魂进行对话,让今天的人知道历史上曾有一群人的生命散发出奇异的光彩。借用蔡鸿生对《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的评价:“匠心独运的五卷文集,既是尝试集,又是新知集,实证与妙语兼而有之,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据人民网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