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22日
冲锋在防汛救灾第一线
文章字数:838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飞
  7月16日,沿着杨林街道办事处杨花台村通村公路一路前行,只见一排排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划一,农田里的积水已全部排出,水位下降后留下的痕迹仍依稀可见。
  “一个多星期以前从这里放眼望去全是水。”站在田垄上,村党支部书记杨前军指着前方一片农田告诉记者。杨花台村地处杨林街道办事处地势最低地段,内垸有幸福河和吴垸中沟,一下大雨容易形成内涝,是个典型的“水袋子”村。面对汛情,该村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冲锋在防汛救灾第一线。
  7月7日,由于强降雨和上游客水的影响,幸福河水位猛涨。当日下午6时,杨前军在幸福河吴垸中沟段巡堤时看到,水位距离堤面只有不到10厘米了,而河水还在持续上涨,若不及时处置,2、3组的800亩农田将遭受损失。
  “我是党员,险情面前党员先上。”在杨前军的号召下,全村7名党员二话不说,第一时间带着铁锹和编织袋等防汛物资集结,迅速投入到抢险工作中,有的对受涝的农田进行围垸打坝,有的对漏水的涵管进行堵漏,有的加高加固堤面……雨水将大家的全身都淋湿了,没有一个人退缩。
  为防止河水淹没农田和村庄,该村迅速关闭了幸福河沿岸的启闭闸,村党支部副书记宋红兵潜入近4米深的水里,对近20个闸口逐一进行了检查,确保每一个启闭闸都关闭严实。宋红兵在水中足足工作了3个小时,上岸时手和脚已被泡得发涨了。上岸后,他顾不得休息又投入围垸打坝中。
  在党员们的带动下,该村群众也积极投身到防汛抗灾中,5组村民李山青主动将自家的泵机免费提供给村民们使用;70多岁的杨庚方干不了重活,晚上就拿着头灯照亮抢险的路;有的村民主动出资2000元,购来电缆及供电设备供村里使用……在党员的带领下,全村上下齐心协力,一直忙到深夜12时,终于筑起了一道长300余米的子堤,将受涝的农田全部打起了围垸,确保了农田免受洪水的袭击。抢险完毕后,所有的村民都回家休息了,杨前军仍不放心,留下来冒雨加高加固围垸,一直奋战到次日凌晨1时。第二天清早,他又继续带领群众对围垸进行加高加固,经过三天三夜的战斗,洪水终于被拦在了坝外。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