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08日
汛情已至这些查险抢险知识你必须知道
文章字数:3175
  近日,全国多地区暴雨、雷电等极端天气呈高发态势,我市目前汛期已至,广大干部群众要充分认识防汛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时刻绷紧“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这根弦,严阵以待,牢牢把握防汛工作主动权。汛期安全不容小觑,下面这些防汛小知识你必须知道!
  一、防汛基本常识
  1、防汛
  防汛是指为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在洪水预报、防洪调度、防洪工程运用等方面进行的有关工作。汛的含义是指江河、湖泊等水域的季节性或周期性的涨水现象。
  2、降雨
  降雨可按空气上升的原因,分为峰面雨、地形雨、对流雨和台风雨四类。24小时降雨强度与等级(单位:毫米):小雨10,中雨10~25,大雨25~50,暴雨50~100,大暴雨100~250,特大暴雨大于250。
  3、应急响应级别
  国家防汛应急响应级别,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和国务院“三定方案”的规定,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国务院领导下,负责领导组织全国防汛工作的应急响应机制。国家防汛应急响应级别共为4级,其中Ⅰ级为最高级别。
  暴雨期间,普通民众也应密切关注当地防汛机构启动的防汛应急响应级别,有针对性地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判断雨情汛情,提高避灾意识。
  4、如何确定入汛日期
  入汛日期是指当年进入汛期的开始日期。考虑暴雨、洪水两方面因素,入汛日期采用雨量和水位两个入汛指标确定。
  雨量指标以连续3日累积雨量50毫米以上雨区的覆盖面积表征。水位指标以入汛代表站的实测水位表征。入汛代表站是指位于防洪任务江(河)段、具有区域代表性、通常较早发生洪水的水文(位)站。
  二、汛期如何排查险情
  汛期查险的范围应包括临背水堤坡、堤顶和距背水堤脚50~100米范围的地面及积水坑塘。
  1、巡查方法
  巡查人员一般每组由5至7人组成,同时出发,在迎水坡、堤顶、背水坡、背水堤脚和地面同向巡查。巡查时要做到“四到”,即手到、脚到、眼到、耳到。
  (1)手到:用手摸探和检查。
  ①堤上有草或障碍物不易看清的地方应用手拨开草或障碍物查看;
  ②检查防浪、护坡工程的木橛、绳缆等是否过紧或太松。
  (2)脚到:在下雨泥泞看不清或看不到的地方,用脚的感觉(最好是赤脚走,感觉灵敏)来检查。
  ①从温度来鉴别。渗漏的水往往是从地层下或堤身渗透而来,水温较地表水温低,所以如感到水凉或是浸骨,就应引起注意,认真检查;
  ②从软硬来鉴别。如果发现溶软不是表层,而是很深且踩不着硬底,或是表层硬里层软似弹簧,就可能有险;
  ③从虚实来鉴别。防浪梢排或是表面铺了草袋、麻袋的险工段,下面是否被冲刷或淘空,可上去用脚踩一踩,如骤然下陷,即说明有险。
  (3)眼到:用眼来观察。
  ①看堤面堤坡有无崩挫裂纹、漏洞流水等现象;
  ②看堤防迎水坡有无浪坎、崩塌,近堤水面有无漩涡;
  ③看堤防背水坡、地面或水塘内有无翻沙鼓水现象等。
  (4)耳到:用耳听,在夜深人静时,效果更好。
  ①细听附近有无水流声,可以了解有无漏洞;
  ②细听有无滩岸崩塌落水声,可以帮助发现塌岸等情况。
  “四到”,是有机联系、互相配合的,每一名巡查人员都必须切实做到并互相及时沟通情况,研究磋商。
  2、几种险情鉴别
  巡堤查险的目的是提前发现险情,及早处理险情。为此,对发现的异常现象,应及时准确地进行险情鉴别,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抢护。
  (1)鼓泡:在背水坡面上有隆起的土包,用脚踩时感到土质松软。这种现象是因为堤身渗水较多而背水坡为渗水性较差的土层,渗水集中在背水坡薄层下面,使堤坡鼓起。如将土包戳穿,渗水外流,土包即下塌,这是散浸严重之处,很可能发生管漏。
  (2)散浸(或称堤出汗、窨潮):多发生在背水坡堤脚以上,用眼看、手探即可发现。晴天,一般堤坡都晒干,如遇某处潮湿或积水,即应详细检查。将潮湿处挖成小土槽,过一定时间如发现槽内有积水,即可确定为散浸。
  (3)管涌:背坡无积水处用眼即可发现;有积水处主要用脚试探,若感到水温变凉,即应检查水面是否有漩涡或冒水。如冒浑水,就说明渗流已将土粒带出,必须立即抢险。
  (4)脱坡:最易发生在堤腰附近,所以对堤脚土质特别湿软,堤顶堆放土石的处所,应仔细检查有无弧形裂缝出现,如有此种裂缝即为脱坡前兆。
  (5)跌窝:查看堤顶与堤坡有无沉陷的情况,若有低洼陷落之处,其周围有松落迹象,上有浮土,即可确定为跌窝。
  3、注意事项
  (1)巡查、休息、接班时间,由带队负责人掌握,中途不得休息、离岗。
  (2)巡查时必须携带工具,如铁锹、探杆、手电筒、口哨等。
  (3)各巡查组分清段落,并作为越界10~20米的巡查工作。
  (4)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详细查明原因、上报处理。
  (5)巡查人员要注意“五时”,做到“四要四不要”“三清三快”。
  “五时”——最易疏忽忙乱、注意力不集中的吃饭时、换班时、黄昏时、黎明时、刮风下雨时,避免遗漏险情。
  “四要四不要”——要横排走,不要纵排走;要查全堤,不要只查局部;要走草路,不要只走光路;要走泥泞路,不要只走干路。
  “三清三快”——险情查清、信号记清、报告说清;险情发现快、报告快、处理快。
  (6)基层防汛指挥机构应根据各自实际需要为各巡查组规定统一的报警方法、标志,制定相应的报告制度,保证随时掌握情况,并对查出的险情及时处理。
  三、汛期如何抗灾抢险
  1、险情、抢险和抢险原则
  (1)险情:是在大汛期或平时高水位时,水压力、流速和风浪加大,各类水工建筑物均有可能因高度、强度不足或存在隐患和缺陷而出现危及建筑物安全的现象。
  (2)抢险:是指在高水位期间或退水较快时,水工建筑物突然出现渗漏、滑坡、坍塌、裂缝、淘涮等险情时,为避免险情的扩大以至工程失事所进行的紧急抢护工作。
  (3)抢险的主要原则:
  ①抢护要及时,防止险情扩大,为此,要加强检查观测,及早发现险情,抢早抢小;
  ②正确识别险情,必须了解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运用等各种情况,结合出现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判断,拟定正确的抢护方案;
  ③及时供应料物,抢险需用的料物种类、数量大,直接影响着抢险工作的进展;
  ④加强领导,统一指挥,组织好抢险队伍,必要时还可请部队支援。
  2、抗洪常用的防汛物资和器材
  块石、编织袋、草袋、麻袋、土工布、土、砂、碎石、水泥、木材、钢材、铅丝、芦席、绳索、炸药、挖抬工具、照明设备、备用电源、运输工具、报警设备等。应根据工程的规模以及可能发生的险情和抢护方法对上述物资器材作一定数量的储备,以备急用。
  3、组织抗洪抢险
  抗洪抢险贵在信息灵通,决策正确,措施得当,指挥有力,群众心齐,团结奋战,抢护及时。
  (1)利用工程设施拦蓄洪水。当暴雨洪水发生时,首先利用梯田、谷坊、林草等水土保持工程和地埂、地堰、垄沟等田间工程大量拦蓄雨水。力争洪水缓下山,清水少出川,上游多蓄水,下游保安全。田间工程拦蓄不了的雨水,要充分利用河渠、洼淀、坑塘存蓄,以便增加地表水,补充地下水,丰富土壤水,涵养生态水,为抗旱打好基础。
  (2)灵活机动地调度洪水。当洪水发生后,要尽量利用上游水库拦洪削峰;有条件的地方要大量引洪淤灌,增水肥田,分散水势,减少洪水对下游的危害。各类水库要不失时机地调蓄洪水,把水库弃水和多水河道的来水调到缺水地区,力争多蓄水,多兴利。
  (3)有计划地分泄洪水。如因来水量大,河道水位超过预定标准时,则提闸分洪,牺牲局部保全局。
  (4)及时组织抢险。重大险情要建立前线指挥部,研究抢护方案,准备抢险物资,密切注视汛情,连续巡堤查险。分三班或昼夜两班进行连续抢险,随时观察抢险进度和效果,并根据险情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抢险现场必须由一个人发指挥号令,不要乱哄哄地指手画脚。指挥员一定要沉稳冷静,处变不惊,一面听取专家组的建议,一面向上级指挥部请示;必要时请上级来人指导,要求上游水库错峰,或请武警前来支援,力争尽快化险为夷。
  (5)做好善后工作。抢险任务完成后,不要一走了之。一定要清理好现场,留专人监视险情变化,并安排一定的补抢物料和抢险人员,准备迎接第二次洪峰;一旦险工恶化,要火速继续抢护。还要特别注意涨水期和落水期可能出现的横河、斜河与险工变化,不断巩固阵地,确保防洪安全。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