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24日
东湖“蝶变”:美了环境暖了民心
——来自重点工程的报道
文章字数:2278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付磊磊
  今年以来,随着二期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东湖公园终于以完整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鸟瞰整个公园,宛如一只腾飞的凤凰,翱翔在天门城东。
  “那时候,谁能想到东湖会有现在这个样子!”家住竟陵街道东湖社区的张浦感叹,曾经的鱼塘已成记忆,取而代之的是亭台楼榭、亲水栈道、绿植成林、一步一景。
  在2012年改造之前,东湖面积仅有360亩,湖面大多被鱼塘挤占,杂草丛生,淤塞严重,早已失去了原有的风采。如今,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退地扩湖,还湖于民。
  在如今这个土地高度商业化的时代,这个城中湖是如何一步步“长大”的?连日来,记者走访相关部门,还原东湖“蝶变”之舞。
  一张蓝图两次改造面积不断扩大
  20世纪70年代,原生态的东湖,让城区得水之秀。东湖公园应运而生,倚湖而建,因湖而存。1973年,东湖公园改建为城关渔场。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改造的整体推进,人们填湖占地,短短几年间,东湖水体面积减少近三分之一。
  张浦回忆,改造前,东湖一直背负着“鱼池”和“藕塘”的压力,水体割裂,杂草丛生,加之东湖公园相关配套设施陈旧、功能单一,市民渴望对东湖公园进行全面改造建设。
  2012年,市政府顺应民意,将东湖公园改造列入政府“十件实事”。5月,东湖公园综合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破土动工。按照规划,东湖公园改造工程分两期进行,改造总面积975亩,第一期工程总面积564亩,第二期工程总面积411亩。
  2013年10月,东湖公园一期工程完工,建成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与陆羽故园遥相呼应。改造后,东湖公园湖面面积由原来的360亩增加到了676亩,扩大了近一倍。
  2018年,在时隔5年之后,市委、市政府按照原有规划,启动东湖公园二期工程改造建设,这次改造,将公园总面积扩大到975亩。
  改建后的东湖公园呈“凤型”布局,东北为头,东南为尾,内设文化活动区、滨水休闲区、生态湿地区和时尚生活区等功能区,公园里的亲水栈道、观景平台,如今早已成为市民休闲游园的好去处。
  文化载体天门民俗完美展现
  东湖公园在改造之初,就定位为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游东湖公园,可以追寻天门民间文化,了解天门传统风俗,天门糖塑、采莲船、蚌壳精、花鼓戏、皮影戏、天门渔鼓……这些传统民俗文化在公园随处可见。
  东湖公园管理中心主任周胜利介绍,公园里设置了70多个天门民俗文化题材,其中16个还制作成了约2米高的雕塑作品,分布在公园四周,游人可零距离接触。
  然而,公园改造,不仅在于重现历史美景,更是治理城区水环境的需要,是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宜居城市的需要。东湖公园的改造,充分体现了我市城市建设的前瞻性和生态性。
  为了确保东湖湖水不被污染,在施工之前,市政府对东湖水域周边排水进行了摸底,同时新建截污管道,排入东湖的雨水、污水将通过排污管道一直输送到污水提升泵站,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同时,为了让东湖水系变“活”,在东湖改造过程中,通过打通前壕和后壕,将东湖、西湖连通,加上打通西湖与河山支渠引入汉江之水,连通东湖与天门河,在汉江、河山支渠、西湖、东湖、天门河之间形成一个水循环体系,让东湖“死水”变“活水”。
  退地扩湖还湖于民的惠民之举
  在市住建局副局长隆拥军看来,东湖公园能有如今的面貌,是多届党委政府持续发力、聚焦民生工程的结果。一张蓝图绘到底,才有了东湖公园如今的涅槃重生。
  湖泊是稀缺资源,特别是城中湖更显珍贵,如果将湖泊周边用作楼盘开发,将会带来短期巨大收益。据了解,东湖公园二期400多亩地,如果进行开发,按照当前东湖周边地价,每亩土地出让价格在200万元以上,可以创造超过8亿元的收益。然而,市政府选择了还湖于民,改造东湖公园。
  “这样的远景投资绝对是值得的。”隆拥军说,短期来看,是少了现金收益,长远来看,对于城市未来发展大有益处。
  首先,借东湖改造之机,湖泊周边的25个排污口全部实现截污,东湖将彻底告别污水直排入湖的尴尬。同时,经清淤、扩湖后的东湖,正常蓄水位接近2米,整体蓄水能力较改造前提高1倍。
  其次,城市宜居指数、市民幸福感明显提升,东湖、西湖的改造,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了湖泊对城市的重要性,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多了水乡园林,少了“水泥森林”。
  再次,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得到明显提升,这将直接或间接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无形之中带动招商引资和人才回流。
  此外,城区水资源容纳能力进一步增强,东湖蓄水能力将增加近一倍,对城区排灌体系、海绵城市建设将有持续和深远的影响。
  湖景花园东湖人家新生活
  5月17日下午,在竟陵街道东方社区菜市场门前,施工人员正在小区道路两旁铺设大理石板。东湖改造,也带动了周边小区环境的改善。
  东方社区居民马金娥的家就在东湖旁,打开后门就可见到一湖碧水。“我们这里现在是名副其实的湖景房了。”马金娥说,屋后以前是一片鱼塘,杂草丛生,每到夏季,经常会有阵阵腥臭味,如今鱼塘变湖泊,门口就是公园,空气都清新了不少。
  居民王阿姨有早晚快走的习惯,每天步行数量都在2万步以上。此前,她每天都要步行两公里到东湖转转,如今,东湖公园二期改造完成,“再也不用跑那么远去散步了。”她说。
  东湖公园二期改造,一直受到东方社区居民高度关注。在改造的那段时间里,居民刘琼华每天都会到现场看看。“环境变好了,住在这里心情也会好。”刘琼华说,她现居住在城北的一套商品房里,如今打算搬回东方社区住,“以后就在这里养老”。
  每到傍晚,东湖处处游人如织,广场舞队伍翩翩起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方便市民休闲健身,东湖公园不仅建设了多处湖心岛和亲水平台,沿湖亲水栈道都采取“闭环”设计,让游客在游玩之余不走回头路。
  如今的东湖,逐步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蝶变”,沿湖步道总长度约8公里,每天游园游客数千人。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