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20年05月10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37人·62天·619万幅影像
——数字说CT战“疫”
文章字数:1469
◇市一医外联部
疫情防控期间,CT室在这段特殊时期被医疗界的同行们戏称为新冠病毒“毒窝”,在这里每一例患者的确诊平均要审阅450幅影像,62天来37名成员齐心协力、日夜奋战,共拍摄、审阅影像资料619万余幅。
众所周知,胸部影像学检查是新冠肺炎诊断的重要标准之一。CT室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一线科室,属于疫情防控最前沿。疫情暴发之初,市一医疫情防控指挥部将CT室作为全院唯一一个医生、技师、护理保留完整建制的科室。60余天来,37名成员日夜奋战,承担着全院CT扫描检查任务。
年轻医师卢韦韦家在随州随县山区,因疫情封城封路,克服种种困难赶到科室上班;技师杨电,家居恩施咸丰,虽路途遥远,却想方设法奔赴前线;技师王飞,医师陈莹、徐可星在抗“疫”战场火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7名“CT人”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职业精神为患者打造了一艘“诺亚方舟”。
“船长”杨柯作为科主任,在疫情期间(两个多月)未休息过一天,加班更是家常便饭。为了让科室每个伙伴做好防护,尽量减少行管后勤科室的负担,大大小小的事都是他亲力亲为:在完成日常事务的基础上,他每天要对科室进行补充消杀,仔细检查院感防控的每个环节,督促每位上岗人员严格实施手卫生;改变CT检查流程,实行隔室操作,减少与患者面对面接触的机会,确保医护人员安全;维护防护隔离通道,迁移胶片自助打印系统,方便患者;加强机器设备维护,保障各项工作无缝衔接,流程畅通;做好医疗防护物资领取等后勤保障准备,积极配合医院疫情防控指挥部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楼上邻近科室两次卫生间水管堵塞,污物倒灌漫延到MRI设备间及科室内员工通道,杨柯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协助院感科、总务科及基建科完成污物清扫、消毒、基建改造,将大片污染的环境变成了清洁区;医院新CT安装,工程师在武汉不能到达现场,他在保证合规的基础上多方协调,到市卫健委、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为工程师开具通行证,在院领导的统筹安排下与车队副队长熊鹏赴武汉接来安装工程师,确保设备及时安装与调试到位。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杨柯的身影。他是科室的定心丸,给了大家一个安全的大后方,让所有战士在一线毫无后顾之忧,披甲奋战。
“中心枢纽”影像诊断组是一群默默无闻的白衣战士。每天面对大量的诊断报告,他们争分夺秒、及时完成,为临床一线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优质图像数据及报告信息,让临床医生有的放矢,为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舵手”扫描组是一群90后。在父母眼里他们是孩子,在社会上他们是一道青春亮丽的风景线。但在医院、在科室、在抗疫战场上,他们是战士、是勇士。每天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积极主动、顺利完成各项繁重的扫描工作。他们每天穿着防护服,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最高峰一天扫描高达887人次。高风险、少休息、夜以继日,是这群年轻战士工作的常态。他们坚守阵地,毫无怨言,保障了“战船”的顺利航行。
“水手”护理团队在生活中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就是这样的一群普通人,在疫情防控需要的时刻,亦化身白衣战士,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地战斗在一线,每天与病人面对面地接触。在抗疫最吃劲的时刻,她们6人中有3人生病,但是她们没有下火线,没有请求上级支援,仍然坚守在自己的阵地。她们的无私奉献,助“战船”加速抵达胜利的彼岸。
疫情防控期间,来做CT检查的绝大多数是新冠肺炎感染者和疑似患者,但在个人安危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面前,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科室全体成员闻令而动,主动请缨,严格遵守自我防护流程,各自坚守岗位。尽管身处新冠病毒感染的最高风险区,但CT室团队无一人感染。他们用健康的自己,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平安。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