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12日
这个春节我的村庄
文章字数:1127
  ◇陈浩
  走在打记事起就用脚步丈量过无数遍的村庄,听鸟叫虫鸣,看鸡飞狗跳,呼吸着泥土味青草味混杂的空气。
  冬末春初,乍暖还寒,沿村主干道走一趟。路两侧停着各式各样的小轿车、农用车,油箱喝得饱饱的,都是准备用来走亲戚、参加各种酒宴的。这个春节,无了用武之地。
  往年,腊月底到正月初八,各条道路都堵车。今年,路上门可罗雀,空无一人。
  上午8时,村东头。村医手持红外线测温仪,敲开一家的大门:“你家五个人都是武汉回来的。戴好口罩,快来量哈体温。”“嗯,都很正常。”“感谢冷那们。”主人讲的是老礼仪,不停打躬作揖。
  路口值守点,两个戴红袖章的志愿者在那儿。“情况啷样?”“劝返两人。现在人们素质高,没得胡搅蛮缠的。”
  手机响了:“报告,我在干驿中医院打针吃药后,感冒症状消失,体温正常。”“好,有事随时联系。”
  9时,村干部在村卫生室碰头,分配当天任务。
  村主任带队巡逻,随身小喇叭循环宣传政策:“不串门,不聊天,不聚餐,不打牌。”
  碰到村民在自家门口择菜、洗衣服或者刷视频,就保持距离互动两句。
  “老胡,你这谷,堆在外面,还要防小偷哟。”“这不怕,处处路口都堵着,车不能通行。现在的人,玩坏了,一袋谷,少说八十斤,他扛不了一里路。”
  “年前邀了几个同学,准备初四聚一聚,搞个篝火晚会,听说禁烧秸秆,就改成了室内电烧烤。唉,疫情一来,都泡汤了。”“来日方长嘛。”
  “政府管控得好。新中国成立前,碰到疫情,整湾整湾地像放牌。”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们沉湖周边摸鱼踩藕,饿不到人。现在,不出门,园子的菜也够吃,还绿色环保。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
  “郎嘎们,上九日、十五送年,都不要放鞭。减少呼吸道疾病发生。”“以后过年过节,建议放小鞭、放电子鞭,传统形式保存了,环境也保护了。”
  线下宣传到位,线上也不能松劲。守住舆论阵地,回应村民关切,避免三人成虎。村微信群里人数大增,正能量满满。响应政府号召,疫情防控捐款,人数不少。
  村干部的微信“嘀”了一声,居家隔离者委托买点面条和大米,回复“半小时后送到家门口”。
  灾难从天而降,施加于人。无数素不相识的人在苦撑危局、以命相搏,无数同胞在承受身体与心理的煎熬。这个春节,我必须守护好自己的村庄,我祈祷她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六畜兴旺、百毒不侵。
  疫情肆虐,生活还得往前奔。
  尘封很久的土灶、缸罩子、劈柴、火剪都搬出来了,险成物质文化遗产的袅袅炊烟又出现在眉睫,萦绕在归乡游子的心头。
  大锅里炖的萝卜白菜加一点腊肉,冒着热气拉着尖锐哨声的水壶,晒在楼顶猎猎作响的衣服,摆碗筷的声音,呵斥孩子去“学而思”上网课的声音,嘈杂又喧嚣,灵动而富足,满是人间烟火。
  虽然这村庄笼罩在沉重的阴霾里,却不违春光,不负韶华,仍生机勃勃。期待病毒灰飞烟灭,看那陌上花开如锦簇。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