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帅
他们是父母、是丈夫、是妻子、也是子女,但在战“疫”前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疾控战士。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们主动请缨,逆行而上,紧急驰援我市,在我市疾控中心实验室里与时间赛跑,上演着“速度与激情”,为病例确诊发挥着“一锤定音”的作用。
他们,就是四川省疾控中心驰援我市的4人专家组。
1月30日中午,四川省疾控中心接到中国疾控中心关于组织人员支援我市开展疫情防控的指令后,该中心祁腾、张书、周玚、张林4名实验室检测骨干主动请战,火速集结,告别温馨的家、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病中的宝宝,带着实验器材装备和N95口罩、防护服等应急防护物资,踏上征程。“虽有不舍,但我们义无反顾”
“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节告别家人,来到天门支援,心中虽有不舍,但我们义无反顾。”祁腾说。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大的5岁半,小的刚满两个月。
张林参加过2017年九寨沟地震抗震救灾、支援过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和处置食物中毒事件,实战经验丰富。与祁腾一样,张林也万分不舍自己的孩子。他的女儿才1岁3个月,刚学会走路,却在最近不慎骨折。“宝贝,对不起,爸爸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出发之前,他在熟睡的女儿额头留下轻轻一吻,毅然出征。
“2008年的汶川地震,我的家乡都江堰受灾比较严重,所以我更明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话的重量。”周玚说。疫情来袭,她与未婚夫商量后,做通双方家人思想工作,匆匆取消婚礼,主动请战参加抗疫工作。
身体不好的张书做过甲状腺切除手术,疫情突发,她没有片刻犹豫就主动请战。“疫情当前,身为一名党员,我有责任冲锋在前。”张书说。
“我是一名党员”“我熟悉检验流程”“我去最合适”……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他们内心坚定,勇往直前。与时间赛跑,日检测标本量从64份到128份
1月31日下午5时许,专家组抵达我市后,成立临时党支部,进行铿锵有力的宣誓,誓以“最紧急关头我们上、最困难时刻我们到、最危险地方我们闯、最沉重担子我们挑”的精神投身到病毒标本检测工作中。
由于是直接与病毒样本打交道,容不得半点马虎。当日,专家组深入了解我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工作流程,与我市疾控中心、市一医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了首次座谈,并根据检测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定了《实验室检测工作手册》。第二天一大早,专家组就联合我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机动队检验组10余名成员,一起投入到紧张的实验室检测工作中。
由于对环境不熟悉,加之检验组成员之间磨合时间短,专家组加入后,实验室首日完成标本检测量仅有64份。
“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得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专家组寻思。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专家组组织检验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当天的工作进行小结,并确定了一名专家带一名成员的“一带一”工作方案。自此,每天的工作小结会,成了检验组的固定环节。
在大家的团结协作中,检验组的工作机制渐渐理顺,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日检测标本量直接翻倍,高达128份。截至目前,已检测标本1757份。
“虽然我们不直接面对病人,但我们要对每一个病人的样本负责。”张林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每一个样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每一份检测报告都要经过多次核对,确保万无一失。困难重重,内心却激情满满“样本检测结果对于开展密切接触者追踪至关重要,样本检测的效率更是直接影响着疫情的走向,从时间上可以说是分秒必争。”祁腾说。从过来支援到现在,专家组连续半个多月天天早出晚归,泡在实验室里,时常忙至深夜才收工。
实验准备、试剂配制、核酸提取、核酸扩增、结果分析……专家们每天与检验组成员们一起,全副武装、并肩作战,在仅有10多平方米的负压实验室内,一干就至少是4个小时,而这样的流程每天至少要经历2次,其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防护服里浸满了汗水,口罩在脸上压出了深深的勒痕,甚至磨破了脸颊,但是大家顾不上想那么多,唯一的信念就是一定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心中信念坚定,身体不知疲倦。专家组全情投入工作,连续作战的辛苦,并没有消减他们的激情。
“身体上的困难我们想办法克服,物资上的困难我们就一起想办法解决。”祁腾告诉记者,由于实验室特殊的环境,需要用到正压送风系统防护面罩,一套滤芯只能维持12个小时,目前所剩的滤芯已经不多,而配套的滤芯天门没有,目前正在向四川省疾控中心请求支援。“尽管专业防护品紧缺,但是我们有信心和天门人民一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