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0年01月07日
“您是我们心中一座最圣洁的山”
——记湖北省感动荆楚民办教育工作者伍全山
文章字数:7163
  ◇向金祥
  汉水自西北来,由钟祥入天门浩浩荡荡奔长江而去。她流淌到天门、仙桃、汉川三市结合处,哺育了两岸勤劳的人民。14年前,天门市江汉学校,这所农村民办学校在这里创立。
  每天早晨天刚亮,校园里有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的老人,从宿舍走进高中分校教室开始了工作,晚上学生宿舍熄灯了,他才步履匆匆回到宿舍休息。这位老人就是被人们称赞为“伍老”的伍全山。寒来暑往,晨起暮归,他这样在宿舍、教室、食堂之间来来去去,已度过了13个春秋。
  伍全山从省级重点高中退休以来,不断地有人以优厚待遇邀请他合作办学和办补习班。面对金钱的诱惑,他不为所动,选择了扎根地处边远、条件艰苦的农村民办学校支教助教。他潜心育人不辞辛苦,因成绩卓著而荣获天门市“优秀教师”“优秀高中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荣誉。
  在这里,他教过的学生有1500多名,培养出300多名考上一本和“双一流”大学优秀人才;在这里,与他结对组班教学的中青年教师有100多名,都成为教学骨干或走上领导岗位;在这里,他写出50多篇、250多万字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教改建议、教学总结,被教师们誉为“指路明灯”……
  在这里,老师和同学们对伍全山说:“您是我们心中一座最圣洁的山!”
  2019年12月上旬,数十名学生得知媒体在江汉学校采访伍老师时,纷纷通过微信向记者讲述他们心中“最难忘的伍老师”“最敬爱的伍爹”。
  2020年1月3日至4日,“湖北省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协会2019年年会暨幸福教育学习交流会”在随州市召开,伍全山被授予“湖北省感动荆楚民办教育工作者”称号。
  他用爱心、耐心、细心,融成激励学生向上的“催化剂”
  身高1米58、体重90多斤的伍老师,在老师和学生的眼里,就是一个可敬可爱的“老头儿”“老爹爹”。
  学生陈利利在《我们眼中的伍老师》一文回忆道,初见班主任“伍爹”,给人一种短小精悍的感觉。他用辛勤的付出和认真负责,表达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他严谨认真,授课有条理有重点,非常关注学生的错题。印象最深的就是课堂上可以直接点出哪位同学哪里出错了,他认为在错题本上改错是十分重要的。事实证明,认真改错的错题本是我们进步的最好体现。
  “硅酸亲不亲水?”有一天,伍全山走进课堂,突兀地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要他们马上回答。
  “不亲水!”大多数同学回答。
  只有黄金蓉一个人回答:“亲水。”实际上硅酸是亲水的,因为其难溶于水而被误认为不亲水。伍全山赞许地对黄金蓉说:“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当年,黄金蓉果然以高分考上一流大学。
  伍全山常说,做一名好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服你。学生不服你,说一千道一万也是白搭。班主任与学生对话要实打实。工作要认真做细做勤,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
  学生刘为,家住多祥镇汉江边的一个湾子里,父母在北方打工。2012年的一个寒冷的夜晚,他突发急性阑尾炎,伍全山立即和学校领导一起开车就近把他送到仙桃市第三医院治疗。伍老师守在刘为病床前护理,24小时没有合眼,按照医嘱,他自己掏钱为刘为买来能吃的食物,直到病情稳定了才安排班干部到医院换班轮流护理。为了不让刘为的父母担心,伍全山每天及时向家长告知治疗进展情况。三天后,刘为的父母从外地回来,看到伍老师和同学们把儿子照顾得妥妥帖帖,感动得热泪盈眶。
  班上有个学生睡眠时磨齿已成为习惯,响声严重影响到同寝学生休息。伍老师在自己的宿舍加了一张床,与他同寝一年而化解难题。该生以600多分考进湖南大学,现在重庆大学读研。
  每到吃饭时间,伍全山总是要到学生食堂观察,从学生的食欲状况分析影响学习的思想情绪问题。2013届女生刘谦刚到学校时饮食吃不惯,总到小卖部买零食吃。一天,这个学生走进食堂打了个转,又皱着眉头离开往小卖部方向走。伍全山发现后立即三步并作两步追上去,把她带到小餐馆买了她喜欢吃的饭菜给她改善生活,鼓励她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刘谦2014年考上“985”东北大学,大学毕业后到武汉工作一年,又考上北航读研。
  罗阳阳是江汉学校2014届高三毕业生。她五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改嫁,年幼的阳阳由爷爷奶奶抚养。2013年,爷爷因病去世后奶奶靠捡破烂供阳阳读书。学校不但给她减免了部分学费,还在当年的“江汉母亲节”组织全校师生为她捐款5000余元。
  一年后,细心的伍全山在和学生交流中发现,罗阳阳仍然面临不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经济困境。于是,他与英语、生物教师和几名班干部捐助了620元交给校长刘振华,用行动发出了为罗阳阳募捐的倡议,并立即得到正在参加暑期教师培训的全体教师的响应。
  爱心助学子,师恩永绵延。2015年8月25下午3时整,江汉学校校长刘振华率师生代表来到小板镇范岭村六组,给正在武汉读大学的罗阳阳送来了10249元学费和生活费。这笔钱是学校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捐助的。这是罗阳阳高三的班主任伍全山倡导发起的特殊援助行动。这是江汉学校践行“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的办学理念的新举措。
  孙女读大学了依然受到母校的关爱呵护,阳阳的奶奶激动得老泪纵横,她哽咽着对阳阳说:“如果不是江汉学校,你哪里还能上学读书啊,你有今天,要一辈子记住学校的大恩大德!”
  学生刘雅丽说:“相比园丁,我更视伍老师为指路的明灯。他不仅在授课,更在育人,是他教我明白我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我很感激在我成年的那一年遇到他这样一位老师,我会永远感恩他。”
  学生刘昌胜,本是中考成绩600多分的优等生,后来因为沉迷于网吧,成绩总分下降到350分左右,自己丧失信心,家长丧失信心,老师也对他丧失信心。
  原来的环境待不下去了,他想换个环境脱胎换骨,再造人生,竟然求学无门。一家人到处打听、寻找拯救孩子的名师,听说伍全山转化后进生很有艺术,慕名带着他辗转来到江汉学校,学校和伍老师接收了他。
  伍全山认为,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的独立的个体,他们是主动求知与积极探索的主体。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即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必须使自己的教学思路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刘昌胜按照伍老师精心的设计和指导,主攻发展潜力最大的“理综”,然后在找回信心的同时对数学和英语实行各个击破。在这里,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每天早上第一个进教室读背英语、生物,晚上同学们都入眠了,他还把自己关在厕所里继续学习。一年后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地质大学。他把伍老师培养的这种自律和坚持带到大学,如今又考上了华南理工研究生。
  刘昌胜说,在闲暇之时,我时常想,如果没有与伍老师相遇,我的人生又会是什么样子?或许在某个地方挣扎,终此一生;或许成为无业游民,虚度光阴。千言万语,也说不尽我的感恩之情,非常庆幸能够成为伍老师的学生。
  伍全山改造这些网迷们的手段也真是十分了得。他的引导方法同样是交心谈心。但他讲的不是空话、大话、套话,不是父母们常在耳边唠叨的话,也不是原来的老师常讲的那些听腻了的话。
  伍老师和学生聊路遥的《人生》,聊自己走过的路,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可塑之才,要实现梦想必须有脱俗之举。”伍老师的一席话令听者动容,原来自己在“伍爹”的眼里有这么高的价值。
  “如何脱俗呢?其实做起来并不难。就是要告别网瘾,不沉迷于早恋,不要没有节制地贪玩,要有独特的定力。”
  在伍老师的启迪下,一个个自认为是后进生的农家子弟,通过努力发生了质的飞跃:杜云峰告别贪玩和网瘾,以600多分考上华科大而后进入中科院;胡宽考入了华科大并继续读研,徐顺如愿以偿考上武汉大学,刘谦、王科、周振宇、周俊快、周力等一个个进入了优秀人才序列……
  他用倾注、倾囊、倾情,编就帮扶新手成长的“方程式”
  2009—2010学年,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成绩突出,伍全山被授予天门市“先进班主任”荣誉称号。
  2011—2012学年,爱岗敬业、务实创新成绩优异,伍全山被授予天门市“优秀高中教师”荣誉称号。
  2013—2014学年,教育教学成绩显著,伍全山被授予天门市“先进班主任”荣誉称号……
  退休之后,仍能够获得如此多的殊荣,这是对伍全山教育工作的肯定。
  江汉学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学校的教师团队以刚走出高校的年轻人为主体。他们在这里开好头、起好步、扎下根,如何扣好为人师表的第一颗扣子,对江汉学校的持续发展和教师个人的成长进步非常关键。伍全山为此倾注了满腔心血。
  青年教师李红亮永远忘不了2016年3月的那一天。那天,初到江汉学校的他,是在走廊里认识伍老师的。身穿白色衬衫的伍老师手拿试卷,步履匆忙地从高一走廊走过,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联想到“春蚕”和“蜡烛”,钦佩之情不觉油然而生。
  当时学校正在探索和推行高效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让自己班上的学生迅速地适应这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如何打破传统课堂沉闷的氛围,如何有机地平衡教与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常常让小李陷入苦思。
  5月份的教学比武,李红亮作为实习教师全程参与了整个过程,伍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让他受益匪浅。
  伍老师的一番话,让初为人师的小李如醍醐灌顶,感受到教学的魅力。伍老师对他说:“我一辈子都在追求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结合学生的实际,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改不是对传统课堂的否定而是发展,辩证地去看待问题,思路就会更加清晰。”
  “课前自学,课上对学,小组讨论,学生展示,当堂质疑,教师点评”。师徒之间频繁交流进行时,伍老一整套教学流程规范细致,帮助他迅速地熟悉教学模式,快速成长。
  江汉学校是一所具有传承和创新精神的学校,更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催人奋进的集体。每当年轻教师在教学和课改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伍老师总是告诉他们要“慎独”,教会他们细致处理问题,在繁杂的班级事务中常常给
  予及时点拨。
  2018年,是李红亮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学校派他代表高中化学组参加天门市中小学教学比武。作为一个新老师首次参赛毕竟经验有限。迷茫之际,伍老师和高中分校的黄老师、郭老师等一起帮他选方向、定环节、审内容,给予关爱和鼓励。最终,小李获得了天门市化学教学比武一等奖。
  高中分校校长黄从新说,伍老师是一位教学有方、经验丰富的优秀化学教育工作者,他提出的很多理念都是通过实践检验的真知灼见,并能给后辈们提供建设性的意见。青年教师们通过自己对伍老师教育感悟的初步认识,由刚从高校出来的学生化茧成蝶快速进入老师角色,从学生观、教育观和教学反思等角度摸索教学方法和途径。伍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和为人谦逊。
  黄从新还这样评价伍老师:无论当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他总是早起晚睡,中午也不休息。对学生的作业批改从不过夜,试卷质量分析总是阅卷一结束,分析报告随即而出,不仅分析所带班级的考试质量,还分析整个年级的考试质量。每天午休批改作业、备课、培优补差,发现学生不足事不隔夜当天补正。作为学者型、导师型、探究型的教师,他从不放过每一个难点,总是诲人不倦,及时破解难题拿出权威性答案。
  伍全山传帮带青年教师,总是循循善诱,鼓励年轻人相信课本不依赖课本,尊重权威不迷信权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社会科学,要注重从实践中得到答案。他自己从不沉溺于过往的经验,而是注重活到老学到老,注重新知识前沿问题,提倡并虚心向年轻人学习。自己拿不准的问题虚心向年轻人请教。学习用电脑下载资料、编辑整理资料,精编试题试卷,熟练地运用网络教学,功夫超过了许多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伍老师关心关爱同室的每一个教师,工作、学习、婚恋、家庭困难,无微不至,教师生病住院帮忙联系熟人排忧解难,青年教师考试面试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刚毕业走上岗位的青年人,钱不够花是常态,他总是主动掏钱“请客”为年轻人改善生活。
  2008—2009学年,刚刚走出大学来到江汉学校工作不久的黄从新,就被学校委以重任带高三毕业班。他心中忐忑不安,生怕出现差池。
  伍老师鼓励他勇敢地扛起责任,把自己的课表复印一份给他,请他随时进班听课。黄从新听了伍老师的示范课再独立去给自己的学生讲课,这种学习事半功倍,避免了走弯路。这一年,黄从新累计听了伍老师100多节示范课,经验倍增;这一年,黄从新在伍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做了200多套试题试卷交给伍老师点评,功底倍增;这一年,伍老师和黄从新师徒结对助他进入把关教师角色,信心倍增。黄从新在带好班级的同时先后担任校团委书记、招生办主任、年级主任、教研中心主任,2018年走上了高中分校校长领导岗位。
  他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贵人相助。伍老师就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就是帮助我事业取得成功的贵人。
  黄从新的话发自肺腑。和伍老师搭档多年的英语教师李娟、语文教师郑彩霞也有同感。
  前几年,学校复读班的学生都是来自天门、仙桃、汉川的见过世面的“老油条”。入校之初,他们还要对老师来一番翻转考核,满意就留下不满意就立马走人。作为班主任,伍老师把他们驯服得乖乖的,高考每生平均涨分80分以上,一本上线一半以上,许多“顽主”通过努力考上了武大、华科等“双一流”大学。
  郑彩霞第一次担任高中班主任时,信心不足。伍老知道后,用自己几十年积累的班主任经验指导她加强班风和学风建设,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她把班级事务交给班干部主持管理,把宿舍纪律交给学生自主管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交给学生自律。宿舍的纪律和清洁卫生不用老师和管理员操心,教室桌椅整齐、地面整洁,做卫生只用拖把不用扫把,班级面貌焕然一新。
  他用坚定、坚实、坚韧,诠释扎根乡村教育的“化合价”
  出生于1950年的伍全山,至今已致力于化学教育45年。退休前,他是省级重点高中功勋卓著的化学老师、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研究会会员,出版专著《电解质溶液》,参编《中学化学解题教程》《化学知识宝库漫游》《高中化学专题诠释》等教科书11部,被华师大教科所聘为“中学化学考试题库命题人员”并因成绩显著而获奖。1991-1992年,他出色完成国家教委下达的“863”计划《中学化学题库》的命题任务并获奖。1996年参加国家教委下达的“863”计划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光盘脚本的创作工作,2003年担任湖北省学习使用全国新出版中学化学教材主讲。他为“双一流”高校培养出众多优秀学生,获得过“为清华大学培养输送最优秀学生奖励”。
  伍全山有个幸福的家,农村出身的他,深知读书对农村孩子的重要,深知农村孩子读书之不易,深知农村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更需要他。在退休后何去何从的路口,有许多更好选择的他,却出人意料痴情地来到了江汉学校。
  至今仍然有很多人见了伍全山总是说他“憨得要死”,“看到憨冇看到像这样憨滴!那么好的条件,自己如果办班办学,早就是大老板了。如今给别人打工不说,还跑到那么远的乡下去……”对此,伍老师总是淡淡地一笑。10年前,他义无反顾来到江汉学校这所农村学校,至今从来没有后悔过。
  走进伍老师的宿舍,除了一些普通的衣物,全是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和设施。他的个人生活近乎苦行僧。然而,他却感恩江汉学校给了他用武之地。他说,江汉学校是我耕耘的沃土,在这里我延续了人生的梦想,可以为国家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初创的江汉学校,没有政策优势,没有环境优势,没有师资优势,没有生源优势。条件之艰苦,非常人所能想象。教师们辛苦工作一天了,想舒心地洗个澡,只有到仙桃城区去。从学校到天门市区的道路是一条建设中的毛坯路,颠颠簸簸尘土飞扬,伍老从天门来学校往返60多公里要转几次车。这样艰苦的条件,直到天仙一级公路完全达标通车后才好转。
  环境艰苦难不倒伍全山,年逾花甲的他工作起来比小伙子更勤奋。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只有尽快拿出办学效果来扭转被动局面,他常常在节假日步行到偏远农家去家访,了解学生和他们的家庭状况,掌握学情分析的第一手资料,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生设计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2009—2010学年,伍老师带出的第一届学生高考,全班50人,有26人考上一本,有人进入了“双一流”大学。江汉学校在江汉平原名声大振,生源问题迎刃而解。
  伍全山从教45年,就有30多年担任班主任,这与他善于进行学情分析,具有整体协调能力是分不开的。
  作为化学教师担任班主任,他坚决反对“各人自扫门前雪”,要求学生研究边缘知识,如语文与化学、数学与化学、物理与化学、生物与化学、地理与化学、化学史、现代科技与化学及化工与化学、日常生活与化学、社会与化学等,注重整体进步。每次考试,他不是只分析自己所教的学科,还分析全班每个学科;不但要关心部分学生,还有研究每个学生。
  伍老师执著奉献农村民办教育的情怀感动着江汉学校的每个人。55岁的杨老师教语文课,和伍老师一起同班教学10年。他感慨地说:“伍老师是我教育生涯中所遇见的最优秀的化学教师和班主任。”
  伍全山说,教师在决定教什么与如何教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认知规律与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进行学情分析。
  有功不自傲,谦逊而低调。他常常对刚入职的教师们说,作为中学教师,我们应恪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使自已向“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靠近。教书育人,首先是立德树人。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伍老师在江汉学校教改中倡导做学者型教师、做导师型教师、做研究型教师。他撰写的《我的班主任工作》《课改—当前教育的必然》等总结和论文,被作为青年教师的遵循和指南。
  江汉学校校长刘振华说,伍老师在这里扎根10多年来,浑身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没有他的无私奉献,江汉学校不可能很快就走出困境,打响品牌;没有他的以身示范,那些青年教师不可能快速成长,扎根江汉;没有他的人格魅力,那些农村学子不可能相约成功,梦圆高校。
  七十载人生旅程,四十五年教书育人。退而不休继续为国育人,不求所有,不求所在,只求所为,甘愿到偏远的农村民办学校无私奉献十余年。
  伍全山,一座圣洁的山!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