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19年12月17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十四年,她扛起“军人”的担当
——访“天门好人”孝老爱亲之星王丽珠
文章字数:2462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飞
“你和孩子都要注意身体,特别是孩子,一定要照顾好。吃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平时最好是让孩子吃点零食、鸡蛋之类的高蛋白。另外,还要注意早期智力培养,平时让他多看、多认、多读。夏天快到来,电风扇买了没有?望来信告知。”
这是军人陈石军1985年6月20日写给妻子王丽珠的最后一封信。十天后,他在新疆和田和布公路施工中牺牲。
王丽珠收到这封信时,丈夫已牺牲两个多月了。两人的来往书信,在丈夫五七祭日的时候大都烧掉了,唯独剩下这封,王丽珠保留了下来。34年过去了,这封信依然字迹清晰、毫无破损。
除了信,王丽珠收藏的丈夫遗物,还有一套军装、一顶军帽、一条毛巾、儿子周岁祝词、两人的结婚照、丈夫的军装照和一本《八路飞越天山》的书。这构成了她对丈夫最深的思念,成了支撑她生活的动力。
最后的甜蜜
陈石军是1978年12月从天门应征入伍到新疆的。最近,王丽珠时常梦见他。
“我已经是老太太了,再过几年我就走不动了,可你还是那副英姿飒爽的样子。”梦中,陈石军还是年轻时的模样,朝王丽珠笑笑,敬了个军礼。
这个军礼,让王丽珠想到了1985年的那个春节,这也是陈石军在家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
“丽珠,你看儿子跟我长得一模一样。等过几年,我们再生个姑娘,由我来带,不让你太辛苦。”一天,正在逗孩子的陈石军轻轻地拍了拍王丽珠,说完这番话,又郑重地向她敬了个军礼。
敬军礼是陈石军向妻子表达尊重的一种特殊的方式,每逢他从部队回来,或者离开家时,他总要向妻子敬军礼。
陈石军和王丽珠是定的娃娃亲,两人还很小时,双方的家长就已经相互往来,关系很好。婚后,陈石军看到王丽珠和婆婆相处时的和谐画面总打趣,两人关系好得超过了他们母子俩。
元宵节还没过完,部队来了一封电报,陈石军收拾行囊,告别亲友,再次踏上行程。
这一走,就是永别。
同年8月3日,王丽珠带着一岁多的儿子回娘家看父母。中午,她任教的村小学派来一位老师喊她回家,说是部队来人了。
王丽珠赶回家中,看到门口黑压压地挤满了人,她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挤过人群,看到部队的同志正在堂屋,婆婆昏过去了,村卫生室的医生正在对她进行抢救。
听到陈石军因公牺牲的噩耗,王丽珠也昏了过去。
一家人陷入悲痛之中。眼泪流干了,王丽珠就睁着眼睛盯着房顶,不吃不喝,家人寸步都不敢离开;公婆一夜间多了不少白发。
抱着儿子那一刹那,王丽珠清醒过来了:“我不能倒下,我是军人的妻子,我还有重要的使命。”和公公婆婆抱头痛哭一场后,王丽珠收拾好自己的心情,振作起来。
在部队和政府的关心下,1988年,王丽珠被安排到当时的石河粮管所上班。
陈石军是家中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
陈石军和王丽珠1983年结婚时,弟弟妹妹都还没有结婚,对于王丽珠这个大姐姐,他们视她为“偶像”。
王丽珠性格温柔,为人善良,弟弟妹妹喜欢和她呆在一起,她穿啥衣服,妹妹们就比照着她穿,有时还会借她的衣服穿。
1979年,那时还在实行计划经济。12月的一天,婆婆得到了几团毛线,当作宝贝一样拿给王丽珠。
当时还没有几个人会织毛衣,也没几个人有毛衣。收到毛线后,王丽珠跟着姑姑专门学习了一晚上。
为了早点帮婆婆织好毛衣,寒冬里,王丽珠不分昼夜地织。那时农村还没有电灯,晚上王丽珠就在煤油灯旁,偎着被子,借着微弱的灯光编织,第二天早上起来,鼻孔里都是煤油灯熏出来的黑灰。
一个星期后,王丽珠将一件蓝色的毛衣交给婆婆,“那是件背心样式的毛衣,上面还有树叶花纹。”婆婆收到毛衣后,很高兴。
陈石军牺牲后,王丽珠就把自己和丈夫融为了一体,成为了陈家的“长子”,为家里分忧解难,也成为了公婆心里最牵挂的人。
大弟弟要结婚,她主动从家里搬出来,把房间让给弟弟结婚;两个弟弟外出打工,她就把公婆接到自己家里住,洗洗晒晒老人的衣服被子,头痛脑热时,给老人问医拿药。
36年来,无论是妯娌还是公婆,王丽珠从没有跟他们红过一次脸,起过一次争执。婆婆心疼她,王丽珠外出工作回来时,给她备好可口的饭菜,晚上提前暖好被子,一起睡觉。公公怜惜她,自己种的红薯、南瓜等蔬菜时不时往她家拿。跟婆婆一起上街买菜或逛街时,街坊们看到婆媳俩,也常常打趣:两姐妹又一起出来了。已经80多岁的公婆每次看到她,都要拉着她的手:“伢呀,每看到你一回,我们就高兴一回,都要多活一年呐。”
圆满和遗憾
读大学是陈石军生前的愿望,他也和王丽珠讨论过孩子上学的事情。“不把孩子供上大学,我怎样都不会罢休。”陈石军牺牲后,王丽珠心里暗下决心。
既要带孩子,又要工作,是王丽珠当时最大的困难。她白天忙单位的工作,休息时还要抽空照料孩子,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到上学。
本以为日子会稍微顺利些,不成想,1999年,下岗大潮涌来,粮食部门改制,王丽珠成了下岗职工。
有抚恤金和下岗买断金,王丽珠母子的基本生活不愁。可此时的王丽珠有了更高的目标,孩子已经上高一,再过两年就要考大学了,必须好好打算。
她在菜市场倒卖过鸡蛋,因双腿患有风湿,天气一冷,腿就发疼,这时只能休息;她应聘过后厨洗碗、切菜等工作,用人方看她弱不禁风,不敢聘用她,她只好去卖衣服。
终于,2002年夏天,武汉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寄到王丽珠家里。手捧通知书,王丽珠高兴得流下眼泪,她站在窗外望着远方:“我的亲人,你的儿子考上大学了。”
儿子上大学了,王丽珠跟着儿子来到武汉,在离他不远的一所大学厨房里打工,后来还去过苏州帮老乡做饭,去山东淄博跟着妹妹做早餐生意。
为了儿子成家立业,2009年,在村小任教时的同事的邀请下,王丽珠来到广州教书,已多年未教书的她心底很没有把握。
她重新拾起多年前的知识,边学边教,将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终于,试用期结束后,学校领导高度肯定了王丽珠的教育教学工作,她也一直任教到2015年。
一路走来,王丽珠迷茫过,无助过,可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她都没有找政府帮忙。“党和政府对我们已经很好了,我要尽可能地自己解决难题。”王丽珠认为,作为军人的妻子,也要有军人的担当。
可王丽珠心底仍有遗憾,陈石军在新疆和田公墓的墓地出现破损,她想将丈夫的棺木移到乔尔玛烈士陵园。她也有一个愿望,在她走后,希望能跟丈夫陈石军埋在一起,一解多年来相隔千里的相思之苦。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