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19年11月22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众声喧哗下的坚守与担当
吴述明
文章字数:1250
提到看新闻,大家第一反应会是什么?肯定是掏出手机,而很少去翻阅报纸了。这就是如今传统媒体所面临的境遇:读者的目光正在远离。
我是2015年来到天门日报社工作的,可以说刚好一头撞进了这个媒体变革的浪潮中。
这几年来,网上对传统媒体的质疑与唱衰一浪高过一浪,身边也经常有人和我说:“现在没什么人看报纸了吧,你天天绞尽脑汁写这些有什么用啊。”
面对众声喧哗,说实话,我曾一度迷茫,也考虑过要不要转行。
但是现在,我依然是一名记者。那,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我在新闻这条路上不断前行呢?
这还要从一次采访活动说起。
今年5月28日,我见证了这样一场特殊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在多宝镇红土村一个小平房前的空地上,几张桌凳、一面党旗组成了一个简单的露天会议室。村里的党员围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地听一位老人讲党课。小平房门前,没有春联,仅贴着一张手写的横幅,上面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大字。房子里,一床、一桌、一凳,几口木箱就是全部的家具,都老旧得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
这是我采访青有发的时候见到的第一个场景,后来了解了他的故事,这个场景就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因为我觉得它就像青老的人生一样:一边是生活,一边是信仰,就算生活再苦再难,对信仰的坚持也始终不变。青有发,就是那位讲党课的老人,今年已经87岁了,是一名革命退伍军人,也是一名老党员。
他一生坎坷,生活清贫,近年来,一个孙女、一个儿子又先后患白血病和癌症去世,但他从不因自己曾经是革命军人的身份而找党组织诉苦、提要求,还在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
我曾问他为什么不给自己争取一点补贴。他只是笑着说,我是党员,我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青老的豁达与坚持让我深受触动,我开始反思自己,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是不是太容易动摇了。其实,在我四年的记者生涯中,这样的感动还有很多,当我在书写他们的故事时,又何尝不是在找回对新闻事业的初心呢。所以我想,我应该全力以赴去做好每一篇报道,不管传播技术如何变化,优秀的内容始终有价值。更何况,报社也不是坐以待毙,而是在全力进行媒体融合的改革探索。
新时代,记者也有新的使命,人人皆可发声的环境下,我们如何去牢牢守住主流舆论阵地,讲好天门故事。是一个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说,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报道。这给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一年来,我在践行“四力”的征程上摸索着、前进着,而让我敬佩的是,我们这个团队的记者,其实没有一刻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
谢红艳,工作二十多年的资深记者了,现在依然奋斗在采访第一线;彭丹,为了聚精会神把报道写好,常常熬夜甚至凌晨起来加班。陈飞,去年怀孕两个多月时一个人开车下乡采访,差点翻进水沟里去,但她坚持完成任务,最后这篇作品还获得了湖北新闻奖。
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担当的魅力。
用好作品去回应时代的关切,有力量行进至更远的远方,这是记者的初心和使命。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便只有风雨兼程。我想,未来的路,我也一定会坚守初心,践行“四力”,努力交出更多精彩的答卷。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