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24日
老区扶贫结硕果
——市老促会精准扶贫联系点发展探访
文章字数:1720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谢婉静
  近日,记者随市老促会一行来到岳口镇,探访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及市老促会精准扶贫联系点发展成效。
  北堤村:旧貌换新颜
  走进北堤村,只见一栋栋新房错落有致,硬化后的环村道路平坦,湾子林连片,棉田伏桃满枝,危桥、烂土路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如今的“连心桥”、水泥路和丰产田。
  谈到村里变化,该村党支部书记周银堂说:“这是市镇两级老促会的“鼓与呼”,给北堤村带来的新面貌、新气象。
  北堤村是一片红色沃土,也是老促会开展“百村千户”精准扶贫行动的联系点之一,紧靠皂毛公路,交通便利,经济活跃。然而就在四年前,危桥和路难行还是影响村民脱贫致富的两大障碍。
  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所建,甚至不能称之为桥,中间一个墩,墩上一头搁着半截直径约20公分的圆筒水泥管,一头搁着水泥电线杆,横架在新潭沟上,是村民们耕种收割的必经之道。由于路窄桥险,有村民还从桥上掉下。路,是一条长1070米的通组公路,只铺了些碎砖砂石,晴天一把刀、下雨一团糟,出行成了村民的老大难问题。
  几番实地调查后,该镇老促会将北堤村的问题向市老促会反映。市老领导、时任市老促会会长的李世龙迅速带领老促会一行前往调研,连夜写出调查报告,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经过市老促会多方奔走,2016年初,长20米、宽4米的新桥建成,成为连接沟南沟北、连接民心的“连心桥”;5月,市国土部门在该村平整土地60余亩,改为田平、路直、排水畅通的标准良田;7月,新的通组路修建完工,坑坑洼洼的“泥水路”变成四通八达的水泥路。
  如今的北堤村,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引进潜江莱克集团投资虾稻产业,带动全村发展虾稻养殖面积2000多亩,涌现出汉江源虾稻养殖合作社、虾稻园合作社等一批先进典型;发展野菜芯种植,俏销周边各地;积极打造草莓采摘、葡萄采摘等特色休闲产业,拉动休闲采摘一体化发展……
  幸福新村:产业富乡亲
  如果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发展的“面子”工程,那么发展产业就是乡村发展的“里子”工程。因地制宜推进产业转型,打造特色产业,点燃脱贫引擎——市老促会与岳口镇老促会开展“百村千户”精准扶贫行动的另一个联系点幸福新村,又是一番别样的繁荣景象。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梨树迎风而立,一个个沉甸甸的梨子挂满枝头……在位于幸福新村的“果然甜”生态家庭农场内,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最后一批梨子。刚从岳口镇首届曲艺文化节暨特色美食节上“满载而归”的幸福新村党支部副书记金少荣喜笑颜开:“咱们村的梨子大受欢迎,水分多味道甜,乡亲们都赞不绝口,问我有没有果苗出售呢。”
  “果然甜”生态家庭农场是该村在市老促会指导下因地制宜发展的扶贫项目,以梨树种植为主,果实自7月中旬起收获,亩产达2500公斤,是带动该村群众增收致富的可靠“门路”。
  说起项目的选择,不得不提原新兴垸村(今与幸福新村合并)的历史。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新兴垸村土地贫瘠,改变“靠天收”的面貌成为当地几代人的梦想,村民们纷纷办起养猪场。为了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市老促会动员多方出钱出力,在村里建起100立方米沼气池,并出资购买了一辆沼液沼渣抽排车,将沼液沼渣用来肥田,变废为宝。
  “那时候别的村都羡慕他们村有免费沼气用,每年可节约不少钱呢。”镇老促会会长刘珍爱回忆。
  养殖业繁荣发展,但污染却成为村民们的一大心病。2013年,金少荣决定带领全村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特色种植业。这一决定得到市老促会的大力支持,老促会积极联系省农科院,听取农科院果茶专家的意见,并邀请专家到村实地考察。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金少荣和市老促会将目光瞄准梨树种植。“我很看好种梨树,当时就开出一片5亩地示范田,根据专家意见引进了5个品种试验。”金少荣说,“经过对比,我选择了翠冠、苏翠一号、鄂梨二号、雪青4个品种,它们的特点都是赶在梨子大规模上市前成熟,品相好,味道好,每亩净收益至少1万元。”
  有了致富“法宝”,村民们纷纷向金少荣请教种植技术,兴起了种梨热潮。贫困户焦洪亮就是最早跟着金少荣种梨的典型。“这是老促会和金书记都看好的项目,跟着他们我心里踏实。”焦洪亮一口气种下8亩梨树,大获丰收。
  人心齐,泰山移,梨树种植不仅带动了该村的经济腾飞,也带动了群众就业和脱贫致富。目前,幸福新村梨树种植面积已达118亩,成为岳口镇发展绿色产业的重点乡村。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