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琴
我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光,在四十多年光阴里,我与祖国共成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一条条土路印着老一辈人的脚印,最宽也就一米多。刚学会走路的我,走在这高一脚低一脚的路上,也不知道摔了多少跤。
长大一点,奶奶带着我出了一次远门到荆州叔叔家玩。当时,每天只有早上、中午两趟班车。车到站,人们一窝蜂往车上挤。我挤不进去,送站的姑姑抱起我,踮起脚用力把我往车上推举,我从车窗爬上了车,也开始了人生第一次漫长的旅程。当时客车要在岳口渡口过渡,我人生第一次看到了大河——汉江,也是人生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大轮船。“伯伯,我们的车什么时候能到河对岸呢?”我着急地问司机。“轮船每次只能够载四五辆车过河,先来后到,要排队”,司机伯伯让我耐心等待。终于轮到我们的客车上船,漫长的等待已经削弱了我的新鲜感,变得淡然。过河之后,又经过几个小时的折腾,终于抵达目的地——荆州。荆州的夜晚格外宁静,时不时还隐约听到江上轮船的鸣笛声。听着鸣笛声,想起岳口渡口的等待,我对回家有种惧怕。唉,出趟门真不容易。
见过大城市平展宽阔道路的人,心里都十分向往。要是家里的土路都是水泥路,那该多好啊。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国道、省道扩张,城市间的距离慢慢缩短。汉江上架起了一座大桥,轮渡已不复存在。后来,高速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小车普及,到荆州一趟只需一两个小时。
小时候,国家电力紧张,农村用电限时,白天一般都很少有电,晚上偶尔才来电。没电时,每家都用煤油灯照亮,微弱的光,只能照亮巴掌大的地方。煤烟把玻璃灯罩熏得黑黑的,隔三岔五就得拆下来用清水洗。洗灯罩的小手都没干净过,掌纹上都留着些许黑色的油印。手黑的另一个原因是烧火做饭。农家烧的是柴火灶,小时候的我,常常坐在灶门边拿扇子狂扇风。一顿饭做下来,头发上粘满了灰,烟熏得人眼泪直流,不光手是黑乎乎的,脸上也变得花里胡哨,成了“黑胡子老人”。
家里的电视通常是一个摆设。白天一般都不开播,不是显示七彩的竖条,就是一个圆形的彩色信号图。晚上看电视,只有两个台,还得把电视上两个“长辫子”天线扒来扒去,调整到最合适的间距和方位,才会看得清晰。之后,爸爸买了个骆驼牌的电瓶,停电也可看电视。夏天的晚上,我家大门口最热闹,大伙都喜欢摇着扇子,边乘凉,边看电视。大伙都来我家看电视,一个原因是我们家的是彩色电视。这个彩电,是爸爸用一张带有红色和绿色的塑料膜蒙在黑白电视上打造而成。
除了电视,家门口的一个小广播和随时携带的小收音机是传递信息的唯一来源。每天新闻早播间会放上一曲《歌唱祖国》,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节拍唱起。还有致富经、吉祥鸟、健康讲座、戏曲天地等栏目。爸爸最喜欢的是致富经栏目,还曾经根据节目组播报的地址写信咨询,还收到过邮寄来的一些科技书籍。
知识改变命运,也带动着科技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电力不再短缺,家家户户都亮起来,厨房也实现了革命,电磁炉、天然气取代了柴火、蜂窝煤,既简便又干净。传递信息从书信、电报变成了电话机、BP机,后来又变成了手机。现如今,信息共享,手机越来越智能化,集通信、钱包于一身,“支付宝”“二维码”扫码支付,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多少便捷。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国家的日趋强盛,我家也实现了小康水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们全家搬进了城里,住进了单元楼。如今,闲暇时光,我们一家老小都参加社会团体活动,锻炼跑步、跳广场舞,偶尔还爬山涉水去旅游,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生活有滋有味。
我为国家的发展繁荣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祝福祖国明天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