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18日
绘就发展“同心圆”
———我市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纪实
文章字数:2639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军
  你知道现在的农村居民是怎么生活的吗?岳口镇潘店村82岁程春林老人安坐家中,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小板镇罗黄村村民金菊发带着孙子在村口乘坐6路公交车,来到东湖公园休闲娱乐;在蒋湖农场三江社区,妇女张凤莲正使用天然气做饭……
  这一切,都源自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带来的变化。
  如今,行走天门你会发现,无论是城区还是偏远的村庄,基本上做到了“发展同步,服务同质,管理同化”,城市、农村正逐步实现“无缝对接”。
  四好农村路铺就幸福路
  在石家河镇唐店村益鸿养鸡场内,一辆辆货车往来不绝,每天都有从天门各地、钟祥、京山等地的客商前来购买鸡蛋。
  “多亏了这条路!”村党支部书记汪中祥感叹。唐店村到石家河镇区道路大约4公里,以前路不好走,村民去镇上开车得半小时左右。
  如今,九石(九真到石家河)公路重建后,到镇上开车只要5分钟。“不仅村民出行方便,更有人看中这里便利的交通,在这里办起了养殖场。”汪中祥介绍,目前村里有了2家大型养殖场,其中益鸿养鸡场规模养殖蛋鸡4万只,另一家为水产养殖基地,养殖乌龟6余亩。
  同时,村委会还将通组公路建设提上日程。近年来,村里先后配套建设了10余公里的通组公路。
  “自己的路自己修,自己的路也要自己护。”村民胡良义对记者说,当时听说要修路,大家觉得有奔头了,都去投工投劳。路通之后,大家也很珍惜,当起保护村道的义务监督员。
  要致富,先修路。公路通了,农村发展产业的天地更加广阔了。“过去我们村人均年收入只有4000多元,路修好之后,人均年收入接近1万元。”汪中祥说,路成为大家脱贫致富的“助推器”。
  行驶在九石公路上,7米宽的路面十分整洁,两旁的行道树绿意盎然。据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先后启动九蒋线、小仙线、沿江公路、张花线、黄方线、小段线等农村公路建设,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干支相连、镇村直达、对接循环的区域公路网络。
  看到家乡飞速变化,40多岁的村民夏西荣辞掉武汉的工作回到家乡,在益鸿养鸡场上班。“包吃包喝,每月3000元工资,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不比在外打工差!”夏西荣高兴地说。
  垃圾细分类引领新时尚
  “垃圾分类,利国利民,请大家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在黄潭镇新华村,一大早,村民王太平就推着垃圾清运车,开始在村子里来回宣传。
  三轮车大喇叭传出的声音在村里回荡,不时有村民闻声而出,将分好的垃圾投放在王太平的垃圾清运车里。
  今年以来,作为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新华村开始下大力实行垃圾分类。
  60多岁的村民郑新平对记者说,以前村里垃圾到处扔,房前屋后全是杂草、废弃的农药瓶子、塑料袋,现在大变样了,“环境好了,出门心情都好”。
  记者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着一个垃圾分类箱,里面有两只可以活动的垃圾桶,灰色的写着“干垃圾”,黑色的写着“湿垃圾”的字样。
  “剩菜剩饭、菜叶、鱼骨头这类能腐烂的叫湿垃圾,放到黑垃圾箱里面,不可腐烂的像矿泉水瓶子、烟头、废纸这些干垃圾,都放到灰色垃圾箱内。”4组村民马运枝正在熟练地进行垃圾分类。
  村党支部书记王少平告诉记者,村里的垃圾分类实行“两次四分法”,即由农户按干垃圾、湿垃圾进行初分,村里的保洁员再将干垃圾按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再分。
  如何推动习惯养成,将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除了村干部、保洁员轮番上门现场进行指导分类外,新华村还建设了垃圾分类宣讲台,教村民如何投放和处置垃圾;实行积分制,由保洁员对农户每天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好、中、差评价,分别给予3分、1分、0分。
  为了鼓励农户参与垃圾分类,村专管员对农户上交的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同样实行积分奖励。“饮料瓶不分大小集5分,计5分钱;废电池每个计10分,计1角钱……垃圾按不同类别还可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也可以兑换现金。今年我一共攒了15000多分呢。”村民马运枝说。
  2015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4年多来,随着城乡清扫保洁、垃圾清运体系的不断完善,乡村环境也在渐渐改变,农村变了,乡村美了。今年我市又计划在黄潭、小板的10个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目前,已有4个村率先启动。
  如今,行走在乡村各地,没有了乱泼乱倒,没有了垃圾遍地,农村脏乱差的景象罕见,取而代之的是洁净的宜居环境。
  王少平介绍,最大的改变还是来自村民意识的转变,现在,村民不仅不乱丢垃圾了,而且看到房前屋后垃圾就随手捡,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环境大整治生活更宜居
  走进渔薪镇蔡庙村8组村民肖文进的家,宽敞明亮的3层小洋楼,干净整洁,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现在跟过去比,味道大不相同!”肖文进高兴地说。
  “那时候,一到夏天,臭味熏得院子里不能站人。我家最开始用的是旱厕,苍蝇、蚊子多得很。后来改了水厕,但没有化粪池和排污管道,脏水就往屋后沟渠里面流,天气一热,味道还是不能闻。”肖文进一边说,一边招呼记者去参观他们家的厕所:“你看,是不是一点味道都没有了?”
  2018年5月,蔡庙村开始实施“厕所革命”,将村民家中的生活污水收集起来,经过化粪池处理,通过排水沟流向田间,不仅屋后环境得到了巨大改善,而且再也不用担心臭味扰民了。
  其实除了改厕,在蔡庙村,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正一步步“接轨”城市。
  “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天然气,网络全覆盖,每天都能用手机跟外地上学的孩子视频通话!”肖文进告诉记者,这几年,改变我们生活和观念的事儿实在是太多了。
  为了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蔡庙村近年来大力开展乡村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除了“厕所革命”、垃圾统筹治理外,还逐步启动了雨污分流工程、中小养殖场污染治理、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等。今年以来,共建设雨污分流三级沉淀池1座,拆除养殖场4家,关停养殖场17家,种植各类观赏树1.5万多株。
  “既要生活美,更要风尚美!”近两年,村委会先后组织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婚育新风进万家、美德教育在农家”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在蔡庙村营造文明新风尚,号召群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自己的行动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营造全社会参与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良好氛围。
  记者看到,在蔡庙村,一条条平整整洁的道路,一座座漂亮洁净的农家小院,一面面生动活泼的文化墙,犹如一幅幅充满生机的生态画卷,让这个村庄的文明气息、纯朴乡风扑面而来……
  “有房能安居,门前花草绿,进村的公路通、路灯亮,2500平米的文化小广场,村民跳舞、休闲,别提多自在了,幸福指数大幅提高。现在我们的生活一点不比城里人差。”谈起蔡庙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姚忠堂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