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04日
向着幸福再出发
——我市精准扶贫工作观察
文章字数:2639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邓慧遐
  初秋时节,在拖市镇何场村鸿远马铃薯合作社,64岁的村民张木海正在给检修农机的师傅“打下手”。
  “自从常年有活干、有稳定收入以后,老张像变了一个人,以往的‘闷葫芦’变得爱说话了。”村民宋宏涛说。
  “这都多亏了鸿远合作社,要不是合作社,老张每天还要为到哪里揽活发愁,更谈不上脱贫了。”村干部宋军说。
  “医疗救助、危房改造等扶贫政策,我家都享受到了,现在又有马铃薯产业助增收!”摘掉了“穷帽”,张木海心情格外轻松。
  在我市,像张木海一样直接受益于合作社、产业扶贫的贫困户,还有很多。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认真分析每户贫困户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目前,全市已实现96个贫困村出列、56558人脱贫。
  产业带动,撬动脱贫支点
  在汪场镇李胖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先平每天都要查看青椒长势。
  “薄皮青椒一年可种两季,从5月开始,第一季全部销往武汉等地;9月下旬第二季辣椒上市,11月中旬红菜苔上市。”李先平说,薄皮青椒价格每斤比普通青椒高3到5角左右。去年,合作社亩均收入在1万元以上。
  李先平是汪场镇大兴村3组人,早年在武汉做蔬菜批零生意,有市场经验。2014年,在村委会力邀下,他回到村里,以武汉、广州等地的销售渠道为依托,带领村民订单种植辣椒、青茄等蔬菜。
  2015年,李先平牵头成立李胖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大兴村流转土地500亩,建起100个蔬菜大棚,主要种植薄皮青椒。
  汪场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李胖子合作社所在的大兴村是2014年市级重点贫困村,以前,村民大多以传统种植为主,村级产业一片空白。合作社成立后,成功带动村级产业发展。2017年,大兴村摘掉“穷帽”。农忙时,合作社每天都有30多人务工,其中贫困户约占一半。
  上接市场需求,下传农户技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成为推动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动力,更为提升贫困户自身造血能力提供了平台和支撑。 
  盛夏时节,正是各类蔬菜收获之际,竟陵街道办事处祖师村村民黄祥林不时到附近菜场卖菜。
  今年上半年,黄祥林家4个大棚出产的豆角、黄瓜、西红柿、丝瓜等,卖了接近2万元。
  几年前,黄祥林还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2015年,村里引入茂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了120个蔬菜大棚及现代化的冬暖大棚。合作社采取反包倒租的方式,即无力建棚的贫困户,可以向合作社租用大棚。抵去土地流转费,黄祥林租用一个大棚每年仅需100元。
  “过去他老是愁容满面,现在总带着笑容!”祖师村村干部说,黄祥林如今越干越起劲。
  同村的贫困户黄义法,从合作社租了4个大棚,上半年收入近2万元。贫困户黄岁云患有慢性病,过去总打不起精神,2015年,在扶贫干部和合作社的鼓励下,他租用1个大棚,在合作社的指导下种苋菜、空心菜,一个早上卖了300元。从那以后,他像变了个人,精神好了,干劲也足了。
  “合作社蔬菜大棚作为祖师村产业扶贫基地,目前吸纳了13个贫困户租用大棚,长期聘用十几个贫困户务工。”祖师村村干部介绍。
  目前,我市119个贫困村发展了农业产业合作组织,有3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5000多户贫困户增收。全市特色产业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占比达90%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际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占比达46%。
  能人示范,激发内生动力
  在马湾镇廖湾村,市翔翔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良勇是乡邻们眼里的能人:不仅自己敢闯敢试,还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
  肖良勇做过多年服装生意,种过莲藕,后来回乡养虾。第一年试种4亩,小试牛刀赚了一点钱。第二年,他将虾稻共作面积扩大到80亩,让不少乡亲“眼馋”不已。
  随着想养虾的村民越来越多,肖良勇成立了合作社,目前有89名社员,虾稻共作面积3000多亩。合作社优先吸纳贫困户务工,免费为有劳动力、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提供种苗,并包技术、包销售,解除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在石家河镇龙嘴村,贫困户李太平一直守着自家10亩田不愿调优结构。去年,在章峰家庭农场主张艳清的劝说和帮助下,他开始尝试虾稻共作,没想到赚了近2万元。“让我脱贫的,正是张艳清等能人的带动和帮扶。”李太平表示。
  在皂市镇温岭村何岭片区,小山坡上一片片桃林颇为壮观。今年桃子行情不错,村民们尝到了收获的喜悦。
  这里曾是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达14%。今年,村里剩余的几户贫困户将全部“摘帽”。
  2009年,原村委会会计何宏洋,在当地土专家的指导下种了7亩半桃树,3年后开始结果,年收入1.5万元。在他的带动下,2015年,村里的贫困户杨中华将自家的荒山荒坡开垦出来,种上桃树。杨中华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技术很快超过了“师傅”。
  村民们看到种桃能赚钱,纷纷找杨中华取经,杨中华顺势成立了满园春合作社。
  2018年,村里和满园春合作社共建扶贫基地,总面积80亩,村里免费提供耕地,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管理,带动贫困户用自己的双手增收。
  春风化雨,浇灌扶贫之花
  卢市镇吴台村7组的张顶立,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在云南省打零工。春节返乡时,卢市卫生院家庭医生上门为他免费体检,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
  岳口镇习桥村的张婆,患有高血压。岳口卫生院家庭医生每年为她进行健康体检,每季度至少上门服务1次。
  小病不用拖,大病不再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病集中救治行动、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一票制”结算、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近几年来,我市健康扶贫之路越走越宽。
  “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四位一体医疗救助体系,最大限度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细化健康扶贫举措,把控油壶、限盐勺、“一家一本明白册”、“一家一份实用工具”等发放到贫困户家庭;“光明扶贫工程”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救治;每个乡镇选择1-2个贫困村按照“五化”标准建设示范卫生室,把健康送到了贫困群众身边……
  8月中旬,市市场监管局驻九真镇南堤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杨忠信,送该村贫困学生吴述红到天门中学办理报名手续。
  考上天门中学,本是一件喜事,可吴述红家人却为学费发愁。原来,爷爷年迈体弱,父亲身体不好,医疗费一年接近两万元,家庭经济十分拮据。而因为户口遗留问题,吴述红无法享受扶贫政策。考虑到经济压力,即使考上了重点中学,吴述红还是准备放弃。
  得知这一情况,杨忠信跑前跑后,先后找镇扶贫办、市扶贫办、市医保局、市教育局、天门中学、市慈善总会等单位反映情况,争取政策。各单位也高度重视,积极寻找解决办法,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市慈善总会批准吴述红入读天门中学慈善“阳光班”,每年有4000元助学金。
  细微之处见真情。在迈向全面小康的伟大征途上,天门人民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书写着一张张精彩答卷。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