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30日
“水袋子”变成“聚宝盆”
文章字数:846
  ◇刘文来
  我的家乡净潭乡丰乐垸,下游与汉川接壤,地势低洼,排水困难。过去,这里是有名的“水袋子”,新中国成立前,常常因为一场大雨而闹水灾,十年九不收。
  1948年7月中旬,丰乐垸金浪滚滚,早稻丰收在望。就在人们磨好镰刀,准备收割的一天晚上,一场暴雨陡然降临,持续了两天一夜。丰乐垸白水茫茫,一片汪洋,2000多亩早稻被大水淹没。到了第三天,天气陡然转晴,骄阳似火,成熟了的稻谷浸泡在水里,开始发芽。
  突击抢收早稻成为当时的头等大事,人们拿出家用的脚盆、江盆当作运载工具,顾不得蚊虫叮咬,蚂蝗袭击,跳到水里抢收。我的祖父,当年正是20刚出头的小伙子,和曾祖父推着小木船,到地势低的田里,钻进胸脯深的水中,只能割一把稻穗,浮出水面吸一口气。稻粒嗖嗖地掉到水里,真是天一半地一半。
  积水无法排出,地势较高的田里,棉花、黄豆、芝麻等旱作物,根系长时间浸泡在水里,加上高温的蒸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有的竟到了绝收的地步。稻草也无法收割起来,在水里腐烂发臭,眼看着耕牛越冬最好的饲料浪费了,人们望草兴叹,又无能为力。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丰乐垸的水患进行治理,开挖了纵横交错的沙木渠与蒋老河两条出水主渠道。沙木渠从沙口村至与汉川接壤的木南出水口直穿东西,蒋老河从蒋场村至老屋嘴村横贯南北,减轻了来自四面八方水势的压力。改革开放后,又投入资金,采取人力与机械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对两条主渠道进行了彻底清洗、除障,重点段面进行了护坡,确保水流畅通无阻。后来,又对原有的钟村泵站进行维修改造,提高了排涝能力;在沙口村拖拉口(即沙木渠上游与北支河的交汇处)、蒋老河的南北两端新建了泵站,为排涝抗灾夺丰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016年7月份的一场大雨,比1948年7月份的那场雨,不仅时间长,而且雨量超过3倍还多。可是,在丰乐垸,马达一响,水翻垸堤,哗啦啦地分别流进了天门河下游的南支河和北支河。雨停水干,各种农作物安然无恙。
  如今的丰乐垸,“水袋子”变成“聚宝盆”,水旱农作物套种,三月油菜黄又黄,五月麦浪翻金波,七月稻谷飘香,九月银棉闪光……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