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19年08月15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家乡巾河滩
文章字数:1475
●甘良华
巾河滩,位于竟陵东16公里处的天门河南岸,东距卢市镇政府所在地的卢家口4公里左右,南距干驿镇、马湾镇11公里左右。
巾河滩,名字的来历有很多传说:一说,古代一仙女将丝巾失落于河滩;一说,一官员将代表官职大小的头巾失落在此地,被一渔夫捡到后还给了这位官员,因此取名巾河滩,简称巾河;还有一说,此处的天门河河段中,有一个形如鸡窝的深潭,故当地人把这里叫作“鸡窝潭”——谐音“巾河滩”———后沿用至今。
康熙年间,当地甘辉之先生在河堤上开了一家小杂货店。后又有两户甘姓人家在店的东边堤上建房子,做起了小生意,便形成了集镇。集镇西边由甘辉之后代聚集成“辉之湾”。
1951年,此地为天门县第三区巾河乡人民政府驻地。1958年7月,为小板区巾河乡公所,同年9月为红旗人民公社巾河大队所在地。1961年,为小板区巾河公社社址。1975年后划属卢市公社(卢市区)。1987年,撤区建镇后,一直是卢市镇巾河办事处驻地。
解放初期,巾河滩为“一”字形街道,全长1000米左右,东西走向,由青石块铺成,宽4米多。1967年,在街道西边的辉之湾南侧,新建了占地1800平方米的巾河供销分店,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分社、巾河食品站等单位,形成了水泥路面的新街,较老街宽敞许多。改革开放后这些地方成了生意兴旺的农贸市场。现在这里有民营企业和个体作坊30多家,有面粉、服装、副食等加工企业,从业人员近200人;还有近40家商店,全天营业;每天早餐点、肉案、鱼档、新鲜蔬菜摊摆满固定摊位,秩序井然,交易活跃。
现在的巾河滩包括周台村的两个村民小组。从过去不到100户300人左右,发展到现在140多户、500多人。房子从木制砖瓦房全部改成砖混结构的二、三层楼房。
如今,巾河滩集镇呈“乒”字形,街道总长2300多米,街区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在市场经济的引领下,这里芝麻、油菜、玉米、黄豆、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渐渐发展起来,耕地、播种、收割也用上了机械操作,农民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每年都有100多人次外出打工,手机几乎人手一部,网络全覆盖。
我就读过的巾河小学,已拆迁至集镇东南300米处。1998年,由周台、姚新、崔岭三个村合资100多万元建造,占地7000多平方米,教学楼可开设12个班,在校生近600人。校内体育设施、教学设备较全,花草树木满院。上世纪80年代初,在集镇西300米的天门河畔,办起了巾河初中,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体育设施、教学设备齐全,在校生近800人,基本上满足了巾河滩周围适龄学子的入学需求。
巾河滩还设有卫生院、养老(福利)院、邮政所、农村银行等。巾河及周边的乡民基本上达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
1997年,修通了东达卢家口、南接荷沙公路的沥青乡级公路近10公里。路修好后,大家奔走相告:“我们的巾(京)猪(珠)高速公路通车了!”(这条路从巾河到荷沙路边,当时有一个养猪场)这正体现了巾河群众无比喜悦激动的心情。
现在,每天有客车定时往返在竟陵、巾河滩、卢市口之间。我们从竟陵城区回家,车子可以开到家门口,到武汉也十分方便。
巾河滩的环境有很大改善。公路硬化后,路旁2公里多的渠道护坡也进行了硬化,栽上了树木;9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抽水马桶,垃圾有专人收集处理,到处干干净净。
巾河滩是天门县早期革命活动区之一,1932年在这里建立过苏维埃政权。后来,街面的房子被反动组织“红枪会”纵火烧毁。我的祖父在当时任乡土地委员时,就牺牲在这块土地上(时年42岁,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烈士)。
巾河还是内地著名的侨乡,侨居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泰国、新加坡、孟加拉、越南等国的巾河籍华侨、华人有近2000人。
如今的巾河滩,正向着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道路阔步前进。
让我们为那些正在默默努力,使乡村变得更好的人们“点赞”!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