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07日
田园里的“循环经济”
文章字数:659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付磊磊
  盛夏时节,走进位于张港镇顺河新村的欣农达家庭农场,菜地里林立的喷灌设备异常醒目,黄蜀葵、芋环、韭花等农作物绿意盎然。
  时近傍晚,农场主谌叶平正在田间为农作物浇水。只见他熟练地打开或关闭部分管道开关,田间喷头就开始旋转喷水。
  “一亩田有32个喷头,灌溉一遍大约需要半个小时,非常方便。”谌叶平告诉记者,现在是夏季,喷灌设施主要用来浇水灌溉,而到了播种的时节,这里面喷出的就是“水肥”。
  谌叶平所说的“水肥”,实际上就是牲畜粪污发酵后的沼液。在种植基地中间,有一个用钢化膜遮盖的巨大储存池,可储存4000立方米粪污,这里就是整个农场的“肥料中心”。
  谌叶平介绍,收集的粪污在储存池自然发酵后,再经过三级沉淀池过滤,最后流到调配池,就能进行喷灌。目前,农场已与周边27户养殖户对接,年可消纳粪肥3000多吨。
  事实上,早在2013年,谌叶平就在该村流转耕地580余亩,种植花菜等特色蔬菜。起初,他也与其他农户一样,以化肥为主,不仅投入较大,而且收益不高。2016年,他开始转型探索水肥一体化项目,投入80多万元安装喷灌设施,覆盖面积300多亩。
  两年多来,谌叶平切实感受到了水肥一体化带来的好处。他说,此前,每年要花30多万元买化肥,如今只需10多万元的维护费就能覆盖大部分农田。
  最令他欣喜的,是用农家肥种植出的绿色农产品,不仅价格比市场价高,而且不愁销,坐在田头,就有经销商上门来收购。
  去年,欣农达家庭农场实现销售收入150余万元,纯利润30多万元。“我计划将管网覆盖面进一步延伸,扩大有机蔬菜的种植面积,打造一个全新的绿色农场。”对于未来,谌叶平信心满满。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