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19年04月29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虾肥稻香产业兴
———我市推进虾稻共作纪实
文章字数:2783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姚超益邓慧遐
编者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4月11日,本报开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栏目,推送中央主流媒体相关主题系列报道。奋进天门,与祖国同行。即日起,本报开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绿色天门创新天门活力天门》专栏,陆续推送本报记者采写的重点报道,聚焦各行各业的发展亮点和成功经验,充分反映我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非凡成就和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崭新作为,凝聚建设城市美、产业强、生态好、民生优的现代化宜居宜业之城的磅礴力量。敬请关注。4月春暖,又到一年吃虾季。
放眼天门,虾肥稻壮,科学种养如火如荼;人勤春早,田畴洒落欢声笑语;交易中心,分拣称重,一尾尾小龙虾“蹦”向四面八方……
虾稻共作,作为我市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和乡村振兴的助推剂,每天都有新进展,每天都有新变化。
扬后发优势市场说了算
从4万亩猛增至24万亩——2018年,我市虾稻共作面积增长20万亩,相当于每天诞生548亩虾稻田。
然而,就在几年前,搞不搞虾稻共作,还是盘旋在很多人心里的疑虑:“潜江在全国已经响当当,我们还能不能搞?赚钱不赚钱?”
随大流还是另辟蹊径?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让市场说了算。
多年来,我市农民种过红皮甘蔗,喂过鸡、养过鸭,搞过稻鱼共作、稻鳅共作,但要么“水土不服”、效益不高,要么小打小闹、不成气候,走了不少弯路。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潜江等邻县市小龙虾产业一路上扬的鲜明曲线:产值翻番,价格翻番,供不应求。
既然虾稻共作有成熟的技术、市场,为什么不做?
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市委书记、市长庄光明等市领导多次就虾稻共作开展调研,组织专班人员到潜江等地参观取经,结合我市实际进行可行性分析。
虾稻共作是目前较为稳定的生态农业综合体,可以说是乡村振兴的产业典范。潜江、监利等地小龙虾闻名全国,有先进经验可供借鉴,天门是粮产区、水资源丰富,有后发优势。
适逢全省出台推广“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三年行动方案,我市果断决策:将虾稻共作、发展小龙虾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力争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
思路明确,利好政策出台。从2018年开始,我市制定了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对“虾稻共作”的奖补力度在湖北省最大,新闻上了中央电视台。
为有效化解虾稻共作风险,我市还推出虾稻地方政策性保险,每亩保费60元,其中,市级财政补贴30%。
服务作支撑助稳健发展
“虾池急需水,望协调解决”、“预防‘五月瘟’,要提前做好防治措施”……每天,“天门虾稻共作交流群”里热闹非凡,请求调水的、发布市场行情的、探讨种养技巧的、询问预防疾病的,十分活跃。
该群由水产部门创建,群里有市领导、镇村干部、水产专家、种养大户、龙头企业负责人、刚刚入行的新手、龙虾收购经纪人等,已成为线上答疑释惑、信息技术交流的实时服务平台。
线上交流如火如荼,线下培训更是人头攒动。
去年以来,市农业部门邀请潜江养殖专家、组织技术专班到全市新增虾稻共作区或有发展虾稻共作意愿的乡村,开展虾稻共作专题技术培训:虾稻共作技术规程、防控疫病、注意事项等,事无巨细,逐一向有意愿发展的能人面授机宜。
“能人”先学懂弄通,乡镇再及时组织种养户开展虾稻共作技术培训,群众踊跃参加。
产业奖补“红利”多,虾稻增收“钱”景好,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渔薪镇蔡庙村以往没有从事虾稻共作的经验,去年,眼看村里水源条件好、各级政策优惠,田园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计划在这里发展虾稻共作,但苦于土地流转难。
镇村干部带着村民代表到公安等地参观考察,并进村入户宣传发展前景、奖补政策,土地流转难题迎刃而解。去年,该村流转土地1588亩,通过市级验收1425亩,目前已投放虾苗。
“虾稻共作,有市场需求、综合效益高,只要技术把关到位,防止疫病发生,是一条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好路子。”18日清晨,在小板镇车范村,仙桃老板陈庚龙看着活蹦乱跳的小龙虾,欣慰之情油然而生。去年以来,陈庚龙在车范村等几个村流转土地,发展水产养殖项目,其中虾稻约800亩。
一个外地人,为何到异乡来创业?陈庚龙说:“我有个很深的感受,天门各级政府的服务都很及时,特别是村里把我这个外地人当自家人,给我创造了干事创业的好环境……”陈庚龙也用优先流转贫困户的土地、吸纳贫困户务工来回报车范村村民,让大家共享虾稻共作带来的红利。
长期做房地产生意的老板张卫勇,在了解到我市支持虾稻产业发展的政策后,陆续在九真、横林、杨林等地流转低洼地发展虾稻共作。如今,虾肥稻优,“我选对了发展的新路子”,张卫勇一鼓作气,学习潜江经验,建成天门市小龙虾交易中心。
如今,干驿等乡镇小龙虾交易市场的规划与建设有序推进;地处卓尔世界商城的市小龙虾交易中心建设完工,虽还未正式运营,但每天交易繁忙……
靠品质说话路越走越宽
市场为王,品质制胜。做靠品质取胜的小龙虾养殖基地,是我市在推进虾稻共作中遵循的原则。
17日,天门工业园(多祥镇)东号字村,监利人何修锋忙着完善虾池旁边的值夜住房。提起养虾,55岁的老何深有感触:天门人学习虾稻种养的热情真高!
何修锋曾在监利搞虾稻种养17年,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去年盛夏时节,天门工业园(多祥镇)组织人员到监利参观学习,种养能手何修锋被东号字村作为引领型人才引进,在镇村干部的支持下,组建何天虾稻合作社,其中东号字村6户种养户成为社员。
“9组刘习军在我的带动下,流转土地180亩,每天来我的养殖基地至少两次,我毫无保留告诉他种养技巧,回答他提出的疑问。”
何修锋满脸笑容:“这是好事啊,学习发展的人越多,越能形成规模效应,越有利于做出影响、拥有更多市场。”
19日,走进佛子山镇王场村,田野上,一条条围着农田筑起的龙虾“防逃网”很是显眼。
王场村党支部书记付君华在虾池边巡查。付君华同时也是杜桥湖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起初,他发展虾稻共作时,一些村民不理解,认为风险太大。但当看到他收获满满时,大家也开始接受这一高效模式。适逢宇兆农业进驻王场村,流转土地4000余亩,其中反租倒包1000余亩。这一来,村民更是吃下了“定心丸”:有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有宇兆这样的大公司作后盾,不愁品质没保障、虾稻没市场!
在石家河镇,华大基因1.5万亩虾稻共作规模化生产基地正在进行配套建设。仅2个多月,当地共流转5000余亩土地,目前,一期工程全部完工。
站在基地边,连片稻田一望无际。这里每块稻田都是40亩大小,围绕稻田挖出深沟,用于养虾。华大依托育种中心,将在这里养殖品质最好的小龙虾。
走进张港镇鑫天公司小龙虾加工车间,员工“全副武装”在生产线上忙碌,剥壳、漂洗、分拣、淘洗、包装、速冻……一只小龙虾经过近10道工序后,变成了红白相间的虾仁,漂洋过海,“蹦上”对食品要求极高的欧美餐桌。
龙头企业的深加工引领,提升了小龙虾的附加值,在促进虾农增收的同时,还带动了就业。在旺季,企业可以吸纳张港镇周边乡镇数百人用工。
虾稻共作,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大有可为,“钱”景可观!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