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04日
小厕所演绎大民生
———渔薪镇推进“厕所革命”纪实
文章字数:1555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邓慧遐
  厕所虽小,却是关系民生的大事。
  从“闻不得”“蹲不下”的简陋旱厕到干净方便的农户无害化厕所,渔薪镇在“厕所革命”工作中,有序改造的是一家一户的小厕所,展现的却是民生为本的情怀。
  从“厕所革命”看干部作风
  “最开始进村,狗子看到陌生人汪汪直叫,随着工作专班经常到村子,它们都熟悉得摇头摆尾……”
  回想这一变化,渔薪镇“厕所革命”工作专班负责人魏君娥深有感触。
  “留守在乡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工作不细致、不耐心不行!首先要做通留守在家人员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切实意识到‘厕所革命’的优惠政策和好处。”魏君娥说。
  专班人员走村入户进行政策宣讲,利用村村通广播、宣传标语、流动宣传车广泛宣传,发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开展“小手拉大手携手推进改厕”等活动,让“厕所革命”家喻户晓。同时,村干部通过电话、微信群等,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反复宣传“厕所革命”的益处,争取在外人员的信任与支持。专班督导施工方明确建设标准和技术要求,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按标准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在河北省务工的原万台村2组村民彭顺新,专门从河北寄钱给邻居,委托邻居帮助他家改厕。听说老家在改厕,村民邓子庭从河南赶回家参加改厕。张蔡村约有80%村民外出务工,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从电话或微信群上得知改厕工作,纷纷从外地寄钱给施工方,委托施工方改厕……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
  原万台村2组村民吴新红,今年7月刚刚搬进新房。“厨房与厕所相邻,在以前绝不可能,过去厕所都是放在最偏的角落。”他推开厕所门,瓷砖铺地,面盆台、淋浴器、抽水马桶等一应俱全。
  “现在,我们这里的厕所和城市里的没什么区别。”吴新红一脸自豪地告诉记者。
  如今,在渔薪镇,近6000户农户的厕所经过改造,三格式卫生厕所备受群众欢迎。农户家的污水和粪便直接流到自家的三格化粪池中,经过处理还可以当肥料,既保证了村容村貌整洁,又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采访中,部分村民说,改厕之前,总觉得自己是农村人,不用那么讲究。而现在,看着家家户户厕所都那么干净,不知不觉就感受到改厕的好处,“连厕所都这么干净,其他地方的卫生自然就好搞了”。以往不愿意改的村民,也自觉加入改厕的行列。
  为了赢得群众的支持,镇改厕工作专班到各村调查摸底,了解基础条件,倾听群众意愿,帮助群众分析旱厕污染危害和冬季如厕、洗浴的困难,教农民算好健康账、经济账。
  在改厕工作中,渔薪镇一边做好村民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提升村民的卫生意识和文明素质,一边把改厕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配套工程来建设。
  农村改厕决不能遗忘贫困对象,渔薪镇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优先实施改厕,现在,1000多户贫困户改厕工程基本完成。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有干净卫生的公厕配套。渔薪镇选取蔡庙村作为争创省级示范乡村公厕来打造,在村委会旁边建设一座水冲式标准化公厕,同时,杨场村公厕也已完工。
  从“脏乱差”到“净亮美”
  “改厕带来的变化真大,没有臭味,环境干净卫生了。”隆冬时节,吴新红看着自家厕所里新建的抽水马桶、面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过去使用露天厕所,夏天蚊蝇飞舞,院子里臭气熏天,冬天冷得直打哆嗦。现在的厕所,干净卫生,面貌焕然一新。”万董村4组村民周万群高兴地说,以前要挑粪去肥田,弄得一身臭;现在,发酵沉淀后出来后没有气味、肥效很高。
  近年来,渔薪镇将农村改厕列入“民生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并出台了符合渔薪实际的农村改厕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宣讲政策、试点示范带动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的脏、乱、差、臭等老大难问题,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也为农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卫生基础。
  从“嗅不得”“蹲不下”的简陋旱厕到干净方便的卫生厕所……渔薪镇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