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14日
一碗丝瓜鸡蛋汤
文章字数:1334
  许培义
  四十年前的今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改革开放的浪潮率先从农村掀起。在十年动乱中,农村经济濒临崩溃境地。1977年秋天,我放假回家,看到路边棉花田里稀稀拉拉的棉苗,又矮又黄,还杂草丛生。田里只见几个年纪大的人在劳动,家乡的土地是肥沃的,可是长不好庄稼。到家后,母亲见我回来了,又到菜园里摘了一把豆角。平常家里只炒一碗菜,豆角是留着父亲弄到九真场里卖了换点盐钱的。一会儿父亲扛着锄头放工了。父子见面后寒暄了几句,便上桌吃饭。我不爱说话,父亲先开口了,“一些人都开会去了,不搞事了。今年的大、小麦欠收,看样子秋粮也得减产。”我知道他这话是说给我这个在外工作的儿子听的。从他阴沉的脸上看得出他的无奈和怨气。
  眨眼间到了1979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年,家乡实现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又是金秋时节,我怀着愉悦的心情回到了农村。棉花田里绿油油的棉花舒枝展叶,棉桃累累;黄豆田里豆梗上挂满了金黄色的豆角,一眼望去像铺了一地的金子。这前所未见的丰收景象让我留连忘返。我坐在田埂上,想:这不是千千万万农民所期待的丰收景象吗?不知不觉太阳已钻进了地平线,刚才还在田里劳作的人们也回家了。我起身赶紧往家走,父亲早知道我今天要回家的,一进门见桌上放着几条丝瓜,父亲见了我说:“怎么这么晚才回家?”说着顺手在堂屋后面鸡窝里拿了两个鸡蛋往厨房走。母亲已做好饭,父亲是厨师,他把丝瓜切成薄片,把鸡蛋在碗里打泡后放在油锅里煎成蛋糕,然后放入切好的丝瓜片。当一碗热气腾腾的丝瓜汤放在我面前时,一股喷喷的香味让我食欲大开。吃着这鲜美的蛋汤,想着这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那些日子里,农村“砍鸡头,割基尾”,房前屋后不准种瓜种豆,鸡也养不起来,所以当时想吃一碗丝瓜鸡蛋汤简直是一种奢望。父亲脸上没有了往日的阴云。我问:“今年的夏粮怎样?”“多收了三成。”他简短回答。我又问:“为什么今年棉花黄豆长势比哪一年都好?”“多锄了几遍草,锄头口里出黄金么。”他停顿了一下又说:“现在分田单干了,田种不好,没收的,该你打饿肚。”一碗平常的丝瓜鸡蛋汤和几句简朴的答话,道出了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强劲动力。今天,人们不再为温饱而发愁,土壁瓦房早已被披着白的瓷砖的楼房所代替。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乡村公路的开通,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提篮小卖的农户变成了网上销售的老板,新一代农民种田也不再像他们的父辈用老牛拉板车,从耕种到收割全都完成了机械化。国家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农田的沟渠桥全部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渠道两边水泥条板镶嵌的方格中绿草青青,垂柳依依。当我徜徉在渠道边,望着被渠坡边青草柳叶染绿了的清澈的渠水时,想着是古人说的小桥、流水、人家美,还是现在的水清、草绿、天蓝的农村美呢?
  几千年来,农村的厕所臭气熏天,生活垃圾和污水到处排放。近几年来,天门市委市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大力整治。家家配有垃圾桶,村村配有垃圾清洁箱,天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的号召,正在对传统的农村厕所进行改造升级。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让农村的环境变美了,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了,现在每当我回到家乡,餐桌上虽然少不了肉和鱼,但我有时候还是想起改革开放后第一年秋天,父亲为我做的那一碗丝瓜鸡蛋汤。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