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20日
教育改革花开满园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谢婉静
文章字数:1729
  家,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校,是孩子即将远航的港湾。家校共育,多频共振,才能共建美好教育生态,这是我市教育改革中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市教育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决策部署,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有效途径,积极探索,不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实施高中攻坚计划改革,推进教育督导制度改革等,各项教育改革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关注幼学,促进学前教育发展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市教育局将“家校共育”理念植入幼儿教育,开办幼儿家长学校。家长学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邀请专家定期面授和建立微信群等,帮助家长学习先进的育儿理念,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学习品质、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从根本上消除幼儿园“小学化”。
  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大力贯彻落实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扩充学前教育资源,开设26所乡镇(办场园)中心幼儿园、42所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实现全市公办幼儿园全覆盖。为切实增加学位,解决“入园难”问题,市政府投资3000万元在北湖新建实验幼儿园,并计划将西关小学和竟陵二小改建为公办园,还积极鼓励民间资本举办普惠性、高标准、高质量民办幼儿园,吸引社会资本建立了15所标准规模以上的民办幼儿园,使全市幼儿园普惠性服务覆盖率在乡镇达100%,城区达80%。
  市管校聘,引领中小学管理改革
  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今年4月,市教育局印发《天门市义务教育教师“市管校聘”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教师校长交流轮岗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中小学管理模式改革。
  “市管校聘”是由市教育局建立教师管理中心,统一与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签订人事聘用合同,负责教师资源的统筹配置,制定聘用管理、培训、考核办法和工资待遇方案,指导教师交流轮岗,开展教师人事派遣、档案管理和退休管理服务,是解决教师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初中超编、在编不在岗、后勤教辅过多、中层超配、后勤人员占用一线教师职称聘任岗位等结构性矛盾的举措。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市管校聘”,教育部门对资源配置的主动权进一步增强,学校对办学的自主权进一步扩大,教师对个体发展的选择权进一步提高。
  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维度进行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进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出台《天门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我市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之路越走越宽。
  积极创新,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改革
  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半边天。2016年,我市将天门职业学院收归国有,坚持“育人为本,立德为先,崇技强能,特色办校”的思路,加大投入,促进学校扩规上档,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走进天门职业学院机电学院实训中心,由该校教师何汉斌、高臣等专业人员带队的精密电阻分档自动检测系统项目研发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据了解,这是该校与天瑞电子进行“校企合作”的研发项目之一。
  “校企合作”是天门职业学院积极吸纳优质社会资本,实现产教结合、校企共赢的创新办学模式。目前,该院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华夏茶道投资集团共建了陆羽国际茶学院,与永安机动车驾驶培训学校共建了汽车学院,与陆明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电子应用技术专业等,开启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篇章。
  在天门职业学院的教育改革中,创新同样体现在招生、教学和就业上。该校积极创新招生办法,实行每年4月下旬初中毕业考试后提前招生、中考再次招生的方式,鼓励应往届初高中生、城乡适龄青年、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读,增厚职业教育发展基础;创新教学管理,按照做专、做特、做精的思路,优化专业设置,着力打造茶文化、护理、学前教育、模具设计与制作、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创新服务企业,加强与本土成熟企业的常态化人才战略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供就业岗位,缓解企业用工需求。
  “均衡”“公平”“优质”“素质教育”等教育改革之路上的关键词,已一个个在天门落地生根,教育改革之花竞相绽放。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