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26日
手到病除的设备“创新”专家
——记市先进工作者、人福成田设备工程部经理余少勇
文章字数:1528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谢婉静
  从一名普通的设备维修员,成长为一名机械工程师;从没有丝毫机械设备基础知识,到拥有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路走来,余少勇把追求完美作为人生目标,将“工匠精神”当成不二信念,十年如一日奉献在挚爱的事业。
  今年52岁的余少勇,是湖北人福成田药业有限公司设备工程部经理,一直从事医药设备的维修维护及管理工作,在这一行一干就是30个春秋。1987年刚开始参加工作时,余少勇虽然对设备维修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没有丝毫理论基础。为了克服理论弱项,他主动报名参加湖北省制药工业学校组织的培训。学习期间,他坚持“三点一线”的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工作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他从最基础的钳工学起,开始接触设备管理、无线电、电工电子等,凭着毫不懈怠的倔劲儿和勤问勤学的热情,很快融入到机械维修的领域。
  学成归来的余少勇被分配到生产一线当维修班长。他坚持上班比别人早一拍,提前做好开机准备,下班比别人晚一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完好。当设备出现问题需要维修时,废寝忘食是常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累并快乐着”。2008年的一天早晨,进行包装生产的装盒机出了问题,装盒时盒子时而打得开时而打不开,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生产线都是流水线操作,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条线都要停下来。”时间就是金钱,余少勇和同事们立即暂停生产,进行紧急维修。由于机械设备零件多而杂乱,他们不停调试分析,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一一排除,不是真空泵动力不足,也不是吸盘吸嘴位置不对……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等到查出是结合板出了问题时,已是到了傍晚。余少勇和同事们这才松了一口气,匆匆吃过饭后又投入到修理中——抛光打磨、不断调试,终于在深夜十二点前将装机盒问题解决了。“想到第二天可以正常生产,一切都值得。”他说。
  慢慢地,余少勇摸索出了一套设备维护的经验,如今的他对车间的每一台设备都了如指掌,凭听、看、摸、敲就能了解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把问题解决在初发阶段,保证设备正常工作,省时又省力。
  在保证设备正常工作的同时,余少勇并不满足现状,为了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他经常对部分设备的关键部位进行改造。2014年,散剂车间配料混合机存在混合不均匀的情况,成为是制约产品质量的瓶颈。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余少勇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一有时间就蹲在混合机旁,仔细观察,边琢磨边画图纸,有时还要等员工下班后进行研究,一干就是一个通宵。经过近三个月的苦战,他和同事们终于研究出具有横向纵向功能的全方位立体型混合机,解决了原来混合不均匀而产生的坨状问题。可过了不久,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主要是加装飞刀后,其密封装置及填料用不了两天就需要更换,严重影响了生产进度。余少勇立即与设备专业生产厂家进行联系了解情况,在保证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经过上百次反反复复的实验,最终发明了一种新型混合飞刀密封轴机构。这种混合飞刀轴密封机构结构合理,通过设置多个密封结构,提高密封机构的密封性能,使密封装置由原来的几天一换变成一年做一次保养,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一种栓剂灌装机装置、一种具有散热及隔音功能的自动装盒机、一种装盒机上的承印装置、一种能及时供水的消防装置、一种插接式自动清灰除尘器、一种自动上管装置、一种既能满足生产工艺又节能的复合管灌装机热风器装置……一个个难题在他手中被破解,一项项国家专利在他手中完成。多年来,余少勇凭借扎实的作风、过硬的技术,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行业的尖子,先后被评为“岳口镇先进工作者”、“天门工匠”等,今年5月获得“天门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面对荣誉,余少勇很淡定。“我就是个工人,往大了说,是创新型工人。”他笑着说,“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设备维修十分枯燥,但我觉得这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很有成就感。”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