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14日
虾稻田里的致富梦
文章字数:807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付磊磊
  凌晨4点起床,收虾、择虾,装箱,7点半准时将成虾运往李场社区收购点,然后送孩子去学校……这是皂市镇红花堰村村民李文涛一天的开始,尽管累,但他依然觉得充实、幸福。
  李文涛是红花堰村7组贫困户,家里有两个女儿、年迈的母亲和在外打工的妻子,13岁的大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给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他在该村虾稻基地里已打工两年,每月2500元的工资加上耕地的流转费用,每年可收入近4万元,李文涛很满意:“在这里打工就是方便,顺便可以照顾家里。”
  李文涛打工的地方,是村民蒋潇的家庭农场,也是该村虾稻共作产业扶贫基地,改造后的虾稻田如格子一样整齐排列,蔚为壮观。蒋潇从2015年开始养虾,以每亩650元的价格在该村流转耕地520亩,目前已投资80多万元对260多亩田进行了改造,4月初龙虾上市以来,他已创收10多万元。
  农场雇佣了4名村民,其中就有2名贫困户。蒋潇说:“作为村里的产业扶贫基地,招工我们会优先考虑贫困户。农忙时,家庭农场也会雇佣更多的人。”
  在皂市镇,像红花堰村这样的虾稻扶贫基地有3个,共吸纳就业70多人,其中贫困户有20多人。镇扶贫办主任文华佗说,该镇就是要通过这样的示范带动,引导更多的农业经营主体加入到扶贫行列。
  为了鼓励经营主体主动吸纳贫困户,该镇落实众多优惠政策:对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土地等生产资料入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奖励;对吸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长期雇工(1年以上)的市场主体给予奖励;对带动贫困户占比达到50%或年带动贫困户脱贫10户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贴息贷款……
  眼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该镇扶贫主力,来自镇扶贫办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该镇依托宇兆农业发展虾稻共作面积逾万亩,不仅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也为贫困户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统计,皂市镇共有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78家,共解决了150余户、500多人的就业问题,宇兆农业、百丰生态农庄、大宇蔬菜等一批专业合作社托起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梦想。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